百姓彩票邀请码_百姓彩票计划
百姓彩票走势图2023-01-31 16:05

百姓彩票邀请码

开启中非发展合作的新篇章******

  作者 :宋微(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在刚刚过去 的2022年 ,尽管世界充满了冲突、混乱和极端不确定性,但中国与非洲之间互信持续加强,以实际行动夯实命运共同体 。展望2023年 ,非洲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将立足于中非传统友谊,创新发展合作模式,精准对接非洲发展诉求,为非洲大陆 的复兴注入强劲动力。

  在“正确义利观”引领下,持续夯实中非合作 的政治基础。中国始终是非洲发展 的坚定支持者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面对相继诞生的非洲国家 ,英、法等原宗主国在被迫承认的同时 ,试图通过对外援助继续维持既得利益,美、苏两国也加紧渗透和争夺。为此,这些新独立 的非洲国家向中国投来求援 的目光。当时的中国尽管自身也面临发展困难 ,仍选择了无私支持非洲 。1963年12月14日至1964年2月29日 ,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亚非14国时,首次提出了《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 ,至今仍 是指导中国对外援助的根本原则,特别是“不附带任何条件”至今仍然是中国外交的原则,受到非洲国家 的广泛肯定,为中非友谊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就任国家元首后首访非洲,提出了“真实亲诚” 的正确义利观 ,赢得了非洲国家的广泛赞誉 ,中非关系逐渐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未来,中国将在正确义利观 的指导下 ,继续尊重和对接非洲国家 的发展诉求,进一步夯实中非政治互信和合作根基 。

  全面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助推非洲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当前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结构单一 ,对外依赖程度高 ,疫情引发 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断加剧了非洲经济 的脆弱性 ,并引发了非洲近25年来的首次经济衰退 。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尽管撒哈拉以南非洲 的经济增长率有所上升 ,但2023年年均增长率仍无法达到2000年至2019年间增幅 的平均值 。同时 ,2022年11月15日 ,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总量达到80亿 ,其中非洲大陆成为世界青年人口 的主要新增地,而叠加疫情 的极端贫困和粮食紧缺,导致非洲的潜在社会风险问题更加突出 。根据联合国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期审议 ,非洲多项指标陷入停滞或倒退,失业率和贫困率上升 ,脆弱人群总数增加。对此 ,中国将全力落实“以人为本” 的全球发展倡议,积极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非盟《2063年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以帮助非洲培育内生增长能力为重点 ,创新发展合作理念和方式 ,加大力度推动非洲的减贫与发展进程 。

  推动中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 ,支持非洲增强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 。近年来 ,推动治国理政经验交流 是中非合作的重点和亮点 。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发展模式 ,各方应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中国将继续坚定支持非洲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同非洲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 的经验交流 ,从各自的古老文明和发展实践中汲取智慧,促进中非共同发展繁荣 。中国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大力支持非洲领导人 、青年领袖来华进行实地考察和经验交流 ,主动分享中国经济发展 的方案和经验,大力帮助非洲提升治理能力 。对于非洲国家提升国际事务话语权的诉求,中国将继续大力支持非盟加入G20等全球治理组织和平台,鼓励非洲为维护自身利益以及针对全球公共事务发出更多的声音。

  积极履行全球安全倡议 ,为非洲 的和平与安全发挥建设性作用 。俄乌冲突导致非洲的粮食安全状况恶化 。俄乌两国在全球粮食生产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 ,非洲从俄乌两国进口了价值51亿美元 的小麦 ,占非洲小麦进口总额近45%。俄乌冲突造成国际粮食危机,加上2022年非洲之角区域遭遇了史无前例 的旱灾,农作物产量断崖式锐减,非洲粮食供应持续受到阻碍 。当前,南部非洲地区的农产品价格不断飙升 ,近80% 的小麦及其产品需要依赖进口 。随着全球和区域价格向非洲当地市场传导 ,粮食危机极有可能导致一些地区发生社会动荡。与此同时,非洲 的安全形势也在进一步恶化 ,不仅萨赫勒地区 的恐怖主义暴力正在使成千上万 的无辜平民遭受苦难 ,而且西非法语地区也政变不断 。基于此,中国将认真履行责任 ,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非洲开展的维和行动,注重以发展缔造和平,以中非农业合作为先导 ,维护非洲粮食安全与地区安全 。

  推动数字转型与一体化发展 ,为非洲疫后经济复苏与增长注入动力。当前 ,以数字化、网络化 、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数字化转型成为创新性、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 的驱动力 。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数字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各国恢复运转 的主要因素 ,并成为维持贸易经济 、社会服务的重要手段。然而 ,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区,非洲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例如,数字化准备方面的差距和对数字化转型的融资支持不足 ,使许多非洲国家仍处于全球数字经济 的边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 ,非洲目前仅有17.8%的人口可以上网,而到2030年要保障其余非洲人口能够使用互联网,则至少需要1000亿美元 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 ,非洲的区域一体化面临挑战 。由于防控新冠疫情 的需要,非洲大陆自贸区有40多个国家宣布关闭边境 ,导致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受阻 。为此,中国将加大力度支持非洲 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有步骤地推动中非自贸区建设,助力非洲 的数字转型和经济一体化进程。

  拓展“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努力化解非洲“选边站”的风险和担忧。随着美国对华政策 的转变和对华战略竞争的加剧 ,美国将中国在非洲地区的活动视作对其国家安全与利益的威胁,甚至打出了在非洲“新冷战”的口号 。早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宣布 的“非洲战略”就明确提出 ,美国在非洲的所有投入都要以增进美国利益为前提,美国要与中国“争夺非洲” ,并不断炮制中国对非“资源掠夺论”“投资威胁论”“新威权主义论”等 ,试图拉拢非洲国家孤立中国 。在拜登政府时期,美国继续加强与非洲国家的互动 ,2022年8月公布 的《美国对非战略》首次强调非洲投票权对美国的重要性。在不久前落幕 的美非峰会上 ,美国尽管在书面议程上聚焦非洲发展问题,但关于中国在非洲影响力与应对的话题却贯穿会议始终,给非洲国家造成了巨大 的压力 。如何继续维护中非传统友谊又不被美国打压 ,考验着每一位非洲领导人 的政治智慧 。作为非洲最真心实意的发展支持者 ,中国将继续以非洲的发展诉求为出发点 ,构建开放 、包容 的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在尊重非洲意愿 的前提下 ,与包括美国在内 的发展合作伙伴探讨三方发展合作项目 ,化解非洲的政治压力,共同支持非洲的发展 。

  中国将继续夯实中非互信 的根基 ,全面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积极构建中非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助力非洲发展,为中非发展合作书写更加壮丽 的篇章 。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12版)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 的二十大报告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部署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 、持续性”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生态系统保护任务举措,夯实生态文明建设 的根基 。

  我国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 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 、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国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

  (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 ,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的战略高度,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 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和宪法,实现了党 的主张、国家意志 、人民意愿 的高度统一,成为全党全社会 的共识和行动。

  (二)生态保护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党中央统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构建“多规合一” 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充分发挥制度管根本 、管长远 的作用。颁布实施长江保护法 、湿地保护法,修改土地管理法、森林法 ,推进制定黄河保护法等 ,生态保护法律制度日趋严密。

  (三)生态安全格局得到优化 。以青藏高原、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 、南方丘陵山地带 、海岸带和长江 、黄河等大江大河为骨架,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 ,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编制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 。完成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工作 ,全国划定陆域和海域生态保护红线319.11万平方公里 。基本完成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实现了各类自然保护地不交叉不重叠。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 、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保护重要生态系统 的原真性、完整性 。

  (四)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 。推动天然林保护、国土绿化,加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国土“三调”显示 ,2009—2019年 ,林地、草地 、湿地 、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面积增加2.6亿亩 。2012—2021年,全国森林覆盖率由21.63%提高到24.02% ,我国成为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1999—2019年,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20年实现“双缩减” 。2012—2021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由61.6%提高到84.9%,显著改善了河湖和湿地生态状况 。2018年7月以来 ,违法围填海 的规模由以往一年几百上千公顷下降到三年累计十几公顷 ,得到根本性遏制 ;实施“蓝色海湾”整治 、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等 ,修复岸线和滨海湿地,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5%以上 。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加强。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等,发布陆生野生动物“三有”名录和重要栖息地名录,大熊猫、朱鹮、亚洲象 、藏羚羊等濒危物种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 ,恢复流域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发布《昆明宣言》 ,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下的海洋领域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 。

  但 是也要看到 ,我国生态本底脆弱,陆域生态极脆弱和脆弱区约占48% ,生态系统保护任重道远;人与自然关系复杂 ,叠加全球气候变化带来 的不确定性,对一些重大专业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生态系统保护取得的成效还 是阶段性 的;等等。我们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加强生态保护,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

  准确把握生态系统保护的总体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高度谋划发展 。这为进一步推进生态保护提供了总方向、总方针和总要求 。

  (一)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人与自然 是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可以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 ,但归根结底 是自然 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在处理人与自然 的关系上,要坚持有取舍、守底线,控制向自然的无度索取 ,限制过度利用自然的不合理行为 ,包括那些虽然在技术和工程上可行 ,但违背伦理和自然规律 的行为 ,为自然守住安全边界和底线,真正构建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 。

  (二)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 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 、节约集约 、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 、增长 ,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 、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 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是由资源过度开发 、粗放利用、奢侈浪费造成 的 。我国 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复制西方国家走过 的现代化道路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的基础之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稳定平衡 的生态系统是根本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牢牢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空间管控底线;贯彻全面节约战略,通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支撑高质量发展 ,从源头上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 ,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稳定可持续 的生态系统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

  (三)正确把握生态系统整体和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 ,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系统由生物与环境组成,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统一整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 ,水 的命脉在山 ,山 的命脉在土 ,土 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 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系统,不 是各部分生态要素 的机械组合 ,其功能通过系统整体得以发挥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必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生态各要素,实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从而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要尊重自然环境地带性分布规律 、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等,坚持宜林则林 、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沙则沙,科学实施保护修复。比如,植树造林 是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干旱、半干旱地区则要以草灌为主恢复生态 ,如果大规模植树造林就有可能打破区域大气降水 、地表水、土壤水 、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平衡 ,过度疏干地下水,反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四)正确处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的关系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 的生态产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处理好二者 的关系 ,关键 是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良好生态环境 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 的民生福祉。”我们追求 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为了人民生活得更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 的矛盾,其中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就有较大差距。我们谋划发展,要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 的追求。一方面,通过保护生态系统,不断提升其质量和稳定性 ,使之能持续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另一方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 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 、持续性的任务和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我们要着力抓好落实 。

  (一)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要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 ,突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统筹考虑生态系统 的完整性 、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 的可持续性,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 、黄河重点生态区 、长江重点生态区 、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 、南方丘陵山地带 、海岸带等“三区四带” ,推动重大工程实施,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二)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地在维护全国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 ,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 、自然公园构成 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了自然保护地分类分区管控制度。要落实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 ,把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 、自然遗产最精华 、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划入国家公园。完善自然保护区布局,填补保护空白 ,优化现有自然保护区边界。将具有生态 、观赏 、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森林、草原、湿地 、海洋、沙漠 、冰川等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区域划入自然公园 ,发挥自然公园服务科研、教育 、游憩 的功能 。推进国家公园立法,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等,完善自然保护地法律法规体系。

  (三)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 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 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 ,对生态系统功能发挥和结构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但也面临着生物栖息地破碎化 、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需要优化就地保护体系,完善迁地保护体系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的保护监管 ,填补重要区域和重要物种迁地保护空缺 ,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生物安全管理 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 ,需要建立健全生物技术环境安全评估与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完善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和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 ,加强互花米草 、松材线虫等入侵物种的监测和治理。支持生物多样性多边治理体系 ,履行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的国际公约义务 ,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四)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国土绿化 是改善生态环境 、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要坚持科学绿化 、规划引领 、因地制宜 ,开展造林绿化和种草改良空间适宜性调查评估 ,确定造林种草空间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安排 ,实行造林绿化任务带图斑下达 。要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坚持以水而定 、量水而行,宜绿则绿 、宜荒则荒,科学恢复林草植被 ,实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实施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专项行动 ,有效发挥森林、草原 、湿地 、海洋 、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

  (五)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 。我国草原 、森林、河流 、湖泊 、湿地资源相对丰富 ,但长期高强度开发对生态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带来不同程度损害 ,需要降低人为活动干扰强度 ,实施休养生息 。要以保障草原生态安全为目标 ,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促进草原永续利用。实施天然林保护 ,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采伐,加强森林抚育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加强河流和湿地生态流量管理,实施好长江10年禁渔,推动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 。针对农田过度利用、土壤污染 、肥力下降等问题 ,坚持用养结合 ,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 ,实施污染管控治理,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

  (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生态产品多数属于公共产品 ,不能直接通过市场方式交换,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和规制 ,建立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 、破坏者赔偿 的利益导向机制 。要完善横向补偿 、纵向补偿等补偿机制 ,探索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补偿机制 ,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机制 ,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统筹生态保护和林业发展 ,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生态产业 ,促进林权增值、林农增收 。(陆 昊)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百姓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