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彩票娱乐-百姓彩票官网网址
百姓彩票攻略2023-01-31 16:05

“磨”掉650件“钉子案” 的“老黄牛”******

  法官鲍卫忠被推进急救室抢救,可找他的电话还在响个不停 。

  在佤乡沧源 ,许多群众碰到事情 ,就会去找鲍法官 ,可这次 ,他们再也等不到一直奔波在执法为民路上的鲍法官了 。

  2021年10月21日 ,云南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鲍卫忠突发脑出血,倒在办公桌旁。10月23日,因医治无效,年仅45岁 的他离开了自己无比热爱 的司法事业 。

  一年来,佤乡群众仍不愿相信这位为人民燃尽光热 的好法官离开了 ,更愿说他太累了 ,要好好歇歇了。这位佤族汉子已用他全部的身心融入沧源 的山山水水里,他 是佤山之子 。

  群众心里的正义卫士 、维护公平正义 的急先锋 、一心为民的“老黄牛”、职业本色 的“诠释者” 、执行征途 的一颗星……扎根边疆基层法院工作24年来 ,鲍卫忠奋斗在执法办案、服务群众最前沿,书写了不平凡 的一生。

  倾力“磨”案子

  在抢救鲍卫忠 的那两天 ,妻子周红常接到当事人 的电话 ,她耐心地跟当事人解释说鲍卫忠不方便接电话。周红深知 ,案子是丈夫最关心的事 ,不能敷衍当事人。

  但这一次 ,鲍卫忠没能醒过来 。

  一张桌子 、两个文件柜……鲍卫忠生前 的办公室略显空旷。矮柜上摞放着二三十个笔记本,随便打开一本,里面记录最多的是各种跟执行案件有关 的信息 。同事说,群众和当事人 的事他时刻放在心上。

  密密麻麻贴着报事贴的文件柜十分引人注意 :姓名、身份证号码、申请执行人 、金额 、被执行人 ,甚至还有一些只有鲍卫忠自己才能看懂的标记。同事们说 ,这是老鲍的独门密码 ,打开的 是通往群众 的门。

  沧源县地处边疆 ,是以佤族为主 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出生于1976年 的鲍卫忠是土生土长 的佤族干部 。1997年 ,沧源县法院增编补员 ,在单甲乡农经站工作三年 的鲍卫忠调入法院工作 ,圆了他当人民法官 的梦想 。

  当时,仅有高中学历的鲍卫忠 ,深感能力不足 ,通过刻苦学习 ,他相继取得大专、本科文凭。2015年 ,工作突出 的鲍卫忠担任执行局局长,开启了忙碌和艰辛 的工作时段 。

  “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打响。在经济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 ,这无疑是场硬仗 。“执行成本高 ,执结率低 ,辛苦不说 ,很多案件即便标的额很小也执行不了 ,内地法院较实用 的查封、扣押 、冻结资金等措施在这边也不太起作用。”时任沧源县人民法院院长的郭兰娟说 。

  对许多执行法官 、干警来说 ,吃苦受累不算什么 ,让他们难过 的是不被理解 ,遭人白眼。书记员陈美红说,每天都有阅不完 的卷宗,办不完 的案子和接待不完的当事人,鲍局领着大家起早贪黑 ,没半句怨言 。

  面对执行难题,鲍卫忠的办法就是“磨案子” 。为一个标 的5000元 的合同纠纷案件,鲍卫忠先后6次赴现场办理,累计奔赴400多公里 。吃过闭门羹 ,甚至还要对付挥舞的棍棒……他有足够的耐心和担当。“再小 的案子 ,如果无法执行,法律文书就会变成无法兑现的‘法律白条’,会对群众权益 、法律权威造成极大伤害 。”这 是鲍卫忠对执行工作 的理解 。

  干执行工作,鲍卫忠还有自己的一套“规矩” :首次去被执行人家里 ,只要距离不远,鲍卫忠都不穿制服、不开警车 。“为何不亮明身份 ?”年轻干警不理解。他说:“农村老百姓看到警车会议论,对被执行人影响不太好 ,产生抵触情绪 。”

  山路难行 ,暴雨骤至 。一次 ,鲍卫忠叫上同事一大早驱车去班洪乡 ,执行一起故意伤害赔偿案件。

  右后轮爆胎 、“饱经摧残”的千斤顶断掉、联系村委会送千斤顶 、换轮胎……到班莫村嘎洪本族村小组时已下午2点多。“顾不上吃饭 ,就去执行人家里 。可没想到他那么贫困。”陈美红说,因刚刑满释放,被执行人借住亲戚家,不可能还出十多万元 的赔偿款 ,而申请执行人又因伤残急需钱治病 。

  眉头紧皱 的鲍卫忠想了很久 ,缓缓拿起电话 ,告诉申请执行人这里的情况 。随后,就跟同事商量为他申请执行救助。在村小组做了关于被执行人贫困 的调查笔录 ,又前往村委会开相关证明 。等他们回到法院 ,已是晚上7点多。陈美红说,他执行案件时就是没日没夜的,一心为双方考虑 。

  这 是法律规定;不履行判决以后会影响孩子 ;没有一万,那咱们就五百、一千地还;就为这么点钱,我不想下次来把你带走……看是笨办法 ,磨工夫,但正 是鲍卫忠换位思考 的角度 ,为人着想 的方式 ,维护了法律尊严,感化了当事人。

  鲍卫忠带着大伙“磨”掉650件积累多年的“钉子案” 。他担任执行局局长后 ,局里办理 的854件执行案件,没发生过“人情案 、关系案、金钱案”。

  用心解难题

“给当事人垫付执行款了?”妻子一再追问还房贷的钱去向 ,鲍卫忠不得以道出实情。被执行人扎某因母亲生病花了不少钱,在外打工的工资还未到手,申请执行人曾某又急需这笔钱,鲍卫忠就自掏腰包垫付8000多元。

  陈美红电话回访时 ,扎某才知道半年前 的这笔钱 是鲍卫忠垫付 的。此时,鲍卫忠已去世多日。

  敦实 的身材、黝黑的脸庞、淳朴的笑容 ,这是鲍卫忠给人的印象 。对执行案件双方,鲍卫忠的手机号从来都 是公开 的,遇到不通情达理 的申请人 ,鲍卫忠就拿出百倍的耐心和爱心 。大家说 ,鲍卫忠用心办案子 ,替人垫付款项一点都不奇怪。

  一起标 的额10万余元 的合同纠纷案中,被执行人刀某因生活困难无法清偿,案件只能中止执行 。鲍卫忠把该案列进日程 ,时不时去刀某家中问问情况。当了解到刀某在发展林下养殖产业时 ,他和同事又敲开了刀某家门。

  看到刀某正为鸡的销路犯愁 ,鲍卫忠便掏钱买鸡 。回程路上 ,路过饭店就推销手上拎着的土鸡。同事还听见鲍卫忠不停地打电话:“我这里有朋友养着一批鸡 ,正宗土鸡,你过来看看?”“正宗土鸡,散养 的 。有需要 的找我!”眼看饭店推销不理想,鲍卫忠又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

  不到半个月 ,刀某卖掉30多只土鸡 。慢慢地,来买鸡 的人多了 ,最多 的一天卖掉50只。往后几个月 ,因有了卖土鸡 的钱,刀某每月按时把执行款送过来 ,直到履行完毕。

  执行被称作是案件完结 的最后一公里。一头是申请执行人 ,一头 是被执行人,就像 是天平 的两端 ,拿捏不准就容易失衡 。鲍卫忠尽心竭力将司法温暖触及每一位当事人。

  被执行人陈某因工程材料款没还清,被起诉到法院,执行期限临近迟迟未收到案款,电话又打不通 ,鲍卫忠便到陈某家了解情况 。刚进村 ,碰到陈某 ,便一路小跑跟过去 。陈某以“今天 是老人祭日 ,按习俗钱财不能外送”为理由,让鲍卫忠明天再来,他一口答应。同事不理解 ,认为这是借口。鲍卫忠说 ,在严格执法 的同时 ,也要尊重当地的民俗习惯。第二天,陈某如数结清案款 。

  执行工作要干脆利落 ,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也不能含糊 。为避免产生新矛盾 ,办理执行时 ,鲍卫忠先用佤语跟群众唠家常 ,拉近距离 。工作中,他很少采取强制措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 ,许多被执行人主动交来执行款。

  在一起农民工工伤赔偿案中,申请人不分白天黑夜地给鲍卫忠打电话 。看要求无法实现,就发微信辱骂鲍卫忠没本事 、怂、笨 。案件双方在法院办公室调解时,申请人骂人的声音在整层楼回响……面对这些,鲍卫忠没有发火 ,好言相劝 ,讲解法规 。了解到被执行人拿不出钱是因“连环债”,他找到债务源头反复协调,最终将款项执行到位 。

  “你好 ,这里 是沧源法院……”书记员陈美红话音未落,电话那头传来一阵难听的辱骂,陈美红眼泪瞬间滴落。一次,前来办公室交代工作 的鲍卫忠看到眼前发生 的一幕,询问情况后说:“以后让他直接打电话给我 。”安慰完陈美红,他转身拨通当事人 的电话,耐心地告知对方进度。

  遭遇谩骂对鲍卫忠来说,已 是“小菜一碟” :他曾在办公室被40多名申请人围在中间 ,仍泰然处之 ;被案件双方当事人左右推搡,他实在忍不住了,也只 是走出办公室冷静一下 ;当双方当事人发生冲突时 ,他总 是第一时间上前把人分开 ,然后把他们请到不同的办公室倒茶、“降温”。

  “只要用心用情,就没有打不开 的心结 。”鲍卫忠生前常跟同事这样说。在当地佤族传说里 ,有位叫三木罗的英雄,把大事小情断得公正。后来,佤族人称他为“江三木罗” ,意为“公平公正 的三木罗”。大家说 ,鲍卫忠就是现实生活里的“江三木罗”。

  为民“老黄牛”

鲍卫忠1994年来到单甲乡农经站工作,站上仅有站长肖云政和他两人 。

  老百姓犁了多少地、插秧多少亩、牲畜存栏多少……农业经济员鲍卫忠要收集的材料很细,为获取数据,需要逐一跑村,有 的村还得跑上好几趟 。因成绩优异 ,他被评为“先进个人”。

  1997年 ,在参加农业普查工作时。鲍卫忠没日没夜地跑村寨、算数据。他认为,数据如不能真实地统计 ,就不能反映农民的真实情况 ,好政策就下不来 ,最终损失的还 是父老乡亲。

  单甲乡位置偏僻 ,从县城到乡里要先坐一段班车,然后再走上一段乡路 ,运气好的话能搭上拖拉机顺风车。由于农作物种植在坝区和山区,其成熟时期不一样。一个寨子会出现农户散居在山上和坝子里的情况,意味着一个村要在不同时段跑上好几次才能完成统计。肖云政说,最远 的村要走6个小时才到 。

  那时,农村经济落后。米面油都很短缺 ,最常见的是“小米辣拌饭” 。每次进村入户,工作忙完 ,村民会热情地留鲍卫忠吃饭 。为不给乡亲们添麻烦 ,他都会自带饭菜 ,和大伙一起吃 。有时,鲍卫忠和工作队员凑钱买下农户 的谷子 、鸡蛋、蔬菜,帮农户解决难题 。

  做群众工作不容易 ,有时候 ,难免遇到老百姓不理解 、甚至抗拒的情况 ,鲍卫忠从不急躁 。“一遍不行就多去几遍,用佤语跟他们拉家常 ,老百姓最终都会理解。”

  2003年,临沧市委决定从基层选拔100名年轻干部,下派到100个自然村进行为期两年 的挂职锻炼 。27岁的鲍卫忠名列其中 ,到糯良乡任副乡长 ,同时驻点坝尾村,担任村委会副主任。

  挂职期间 ,旧房改造 是鲍卫忠遇到的首个难题 。当时,村民住 的多是茅草房和油毛毡房,火灾等安全隐患大 ,遇到暴雨等天气还要修缮。改造旧房本是好事,但推进并不容易 。按当地风俗 ,拆房子需按年份算日子,日子不对不能拆 ,家中有婚事不能拆,一些群众不配合拆房重建。

  鲍卫忠和村干部多次开会讨论,决定党员干部带头。时任坝尾村一组会计 的陈光伟回忆 ,为支持村组 的旧房改造工作 ,和兄弟率先拆除自家房子 ,盖起了具有佤族特色的砖房。

  眼见为实!村民们有了改变。3年时间里 ,涉及200多户900多人的旧房改造工作全部完成。新问题又随之而来:盖新房需要运输材料 ,但没有路 ,他便跑县城协调运来水泥 ;几户人家面临拆迁 ,涉及村民不同意,还对村干部破口大骂 ,鲍卫忠多次上门 ,被人骂也不生气,总是面带微笑好言相劝 ,一次不行就两次 ,早上去不成 ,就晚上去……如今 ,坝尾村村组 的硬板路就是当时修建 的。

  在大家心目中,鲍卫忠办事认真,总是尽自己全部 的努力 ,做好每一件事。

  忙碌 的“尼茸”

  “什么时候回家”“要去哪里”……这是周红打电话问得最多的问题 。

  “在路上”“孩子能不能你先去接”……这 是鲍卫忠回答最多的话。

  “不在办公室 ,就 是去办案。”同事 的记忆中 ,鲍卫忠总是在忙 。

  繁重的工作 ,让他的身体吃不消了。因抵抗力低 ,他 的手指得了皮肤病,一直没时间去看。他曾对同事说 ,自己时常睡不着,梦到在执行案件,有些时候梦境和现实都分不清了。同事关心地询问他身体的时候,他总 是憨厚一笑:“没事 !”

  平时 ,周红习惯喊丈夫 的佤名“尼茸”。两人于1996年在单甲乡相识,当时,鲍卫忠在农经站工作,周红在当地的一所学校当老师 。在周红印象里,尼茸工作总 是很忙 ,以至于领结婚证当天 ,他还 是迟到了 :碰面时 ,民政局工作人员已经下班。

  这样 的忙碌一直延续到两人婚后 。“尤其是尼茸干执行工作的那段时间,常加班到凌晨,出差一走就一周 。”周红说。

  2016年 ,小儿子生病 。见丈夫忙不过来,周红在接下来 的一年时间里 ,领着儿子辗转沧源、临沧和昆明 的各大医院。直到2017年儿子在昆明做手术的前一晚,鲍卫忠才匆匆赶过来 ,坐在床头给儿子唱歌 、讲故事。刚把儿子哄睡 ,他的呼噜声也跟着响起来。那一刻,看着丈夫疲惫的模样 ,周红把委屈和心酸都咽了下去。

  去年国庆假期,夫妻俩本想带着小儿子去昆明检查,但鲍卫忠连续7天都在加班 。“其实带孩子去 是借口 ,主要是想让他好好检查一下身体 ,他血压高 、缺钾……”周红说。

  鲍卫忠还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会弹吉他,爱唱歌 ,参加过县里 的唱歌比赛 ,爱打篮球,以队长身份每年参加全县职工篮球比赛。他喜欢约着朋友到家里聚餐,法官彭加广回忆说,自己2004年从曲靖考入沧源法院后 ,只要不回家过中秋节、国庆节,基本都在鲍卫忠家里过节 ,平时也经常到他家蹭饭。

  2001年 ,鲍卫忠的父亲因脑溢血发作,生活不能自理 。鲍卫忠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 。同事白希平回忆说 ,自己和他家 是邻居 ,中午时分 ,经常能看到鲍卫忠扶着老人出来晒太阳,拿毛巾耐心地给老人擦口水 。去他家时 ,也常常看到他给老人擦身体、按摩 、洗脚 ,非常有耐心 。老人去世后 ,他随身携带着老人的照片,一直放在钱夹里。

  同事曾在幼儿园门口,见到鲍卫忠家的双胞胎踮着脚在校门口张望 ,说已约好由爸爸来接。好一会儿,鲍卫忠才穿着一身半湿 的制服小跑过来 ,鞋和裤腿上全是泥,手上还提着文件袋。“今天爸爸下乡遇到路断了,回来晚了 。”他一边解释,一边满脸歉意地从手提袋里掏出两个竹蜻蜓。

  “我们全家人到现在还没有一起去旅游过 。”平时丈夫忙 ,周红担起了大家庭 的事务。

  这些年 ,鲍卫忠缺席了太多家庭 的团聚、孩子们 的成长,而唯一没有缺席 的 ,是他胸前法徽,所赋予 的沉甸甸的使命。即便 是发病当天,鲍卫忠还惦记着一桩案子 ,催促执行干警尽快落实司法救助 的发放 。

  同事金欣欣说 ,这个案子起因 是申请人父亲的死亡赔偿金被卫某占用,用来偿还外债。申请人随即将卫某起诉到法院。执行阶段,由于被执行人年已七旬 ,无劳动能力 ,案款迟迟没有执行到位,且申请人在父亲去世后 ,没有经济来源 。“结案不 是最终目 的 ,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当事人的愁事和难事才 是根本。”这 是鲍卫忠秉持的理念。

  经鲍卫忠多次奔走 ,司法救助申请成功。如今 ,在外读书 的申请人已委托他人代领了救助金,鲍卫忠挂念的这项工作得以完成。(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王长山 、严勇、王研)

百姓彩票娱乐

“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全国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为全面展示商洛生态之美 、景色之美、乡村之美、文化之美 、发展之美,持续唱响“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品牌 ,聚力打造“一都四区”,拟举办“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全国摄影大赛。

  一 、主办承办

  1.主办单位: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

  2.承办单位:人民摄影报社

  3.协办单位:商洛市摄影家协会 各县区文化和旅游局

  4.支持媒体 :人民摄影网 、光明网光明图片事业部 、经济日报中经视觉 、中国新闻图片网、工家视界、中国摄影网 、视觉中国500PX等媒体 。

  二 、活动主题

  相约22℃商洛 聚焦中国康养之都

  三 、征稿时间

  2022年9月30日—2023年6月30日

  四、奖项设置

  奖项共计9万元

  一等奖2名,奖金各10000元 ,证书一件;

  二等奖5名 ,奖金各5000元,证书一件;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0元 ,证书一件 ;

  优秀奖50名,奖金各500元 ,证书一件 ;

  备注:奖金均为税前,作者需开票、提供原图、原创声明 、授权使用书领取奖金,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对获奖作品拥有使用权 ,如若存在侵权等行为由作者承担所有责任 。

  五、征稿细则

  1.本届大赛以“相约22℃商洛 聚焦中国康养之都”为主题,主要征集反映商洛生态之美 、景色之美、乡村之美、文化之美、发展之美 的优秀摄影作品 ,作品必须为拍摄商洛市境内画面,形式风格不限 ,拍摄时间不限 ,单幅 、组照不限(组照每组6-10幅) ,投稿数量不限 ,彩色照片 。

  2.参赛作品必须 是投稿者本人独立完成 的作品 ,并对其拥有独立 、完整 、明确 、无争议 的著作权 ;同时保证作品没有侵犯第三人 的著作权 、肖像权 、名誉权 、隐私权及其他合法权益。

  3.参赛作品不得对原始影像内容进行增加或删减。在后期制作中 ,对影调和色调等 的适度调整,以不违背拍摄对象客观真实属性为准。

  4.所有投稿作品严禁利用任何技术方法使用他人作品的全部或局部影像。凡因违反上述规定而导致相关纠纷的,一切法律责任由投稿者本人承担 。

  5.对于妨害公序良俗 的作品及行为 ,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

  6.本届“22℃商洛 中国康养之都”摄影大赛评选结果将在人民摄影网(www.51peoplephoto.com)公示,为期一周。公示期间设立专用信箱 ,受理实名举报 。最终结果将在人民摄影报、人民摄影网公布 。

  7.作品获奖后,组委会将统一调取作品原始文件,用于展览和画册制作。对于获奖作品 ,组委会有权以复制 、发行、展览、放映、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使用,且不再支付稿酬。

  8.凡投稿者 ,即视为已同意本征稿启事之所有规定。凡不符合本征稿启事规定 的,评选委员会有权不予评选 。组委会对本征稿启事及本届大赛 的有关事项 ,具有最终解释权。

  六、投稿方式

  1.参赛作者登录人民摄影网(www.51peoplephoto.com)首页或微信公众平台(rmsyphoto),点击赛事频道进入“22℃商洛 中国康养之都”全国摄影大赛专区 ,根据页面提示 ,注册并填写相关信息、上传参赛作品,并根据投稿页面要求,清楚填写作品标题、作者姓名 、 每幅作品附简短文字说明 。对于投稿作品,工作人员将初步审核 ,符合要求的作品将放置于活动网站的作品展示页中 。

  2.本次大赛只收电子文件 ,文件格式要求为JPEG,文件需在3M以内(获奖后组委会调取原片,如在规定时间内不提交者 ,会被视为自动放弃此奖项) 。

  3.每幅图片须有唯一 的标题 ,不接受“未标题”或“无题”作品,组照中 的所有图片均须有唯一标题 。不允许在图片上出现标题和作者 的任何信息 ,也不允许在作品标题中出现作者名字等相关身份信息。

“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全国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巡检村花海》

“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全国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天竺山景区》

“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全国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金丝峡景区》

“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全国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江山如画》叶书有 摄

“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全国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江山村》

“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全国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牛背梁景区》

“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全国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柞水朱家湾》

“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全国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塔云山景区》

  商洛,地处秦岭东段南麓 、陕鄂豫三省结合部,因境内商山 、洛水而得名。2002年撤地设市,辖商州、洛南 、丹凤、商南 、山阳、镇安 、柞水1区6县及商洛高新区 ,常住人口204万人 ,总面积1.93万平方公里 。商洛 是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属国家级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先后获得“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市”和首个“陕西省森林旅游示范市”等称号 。

  商洛区位交通优越 。商洛是陕西 的东南门户, 是西北连接华东 、华中 的主通道,西邻古都西安 ,东连南阳盆地 ,北接八百里秦川,南镶汉江平原,沪陕 、福银、包茂三条高速公路、312国道以及宁西、西康铁路贯穿全境,西武高铁和西渝高铁商洛段已经开工 ,商洛将全面融入西安半小时经济圈,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充满了加快发展 的生机与活力。

  商洛生态环境优美 。商洛全境位于秦岭腹地 ,地跨长江 、黄河两大流域,位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 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 。商洛森林覆盖率69.56% ,是全国平均水平 的3倍多 ;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高达2万个以上, 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标准的20倍左右。商洛境内自然景观独特,秦雄楚秀汇于一身,有3A级以上景区46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5个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被称为“北京 的清泉 、西安 的氧吧、养生的天堂、秦岭的乐园” 。

  商洛自然资源富集。商洛地处秦岭东西构造带 ,成矿地质条件好 , 是金属和非金属资源 的宝库,已探明并列入陕西省2006年储量表 的矿产有46种108处,潜在价值超万亿元 ,其中大型矿藏35个 ,钒、钼、铁 、钛 、金 、石墨 、萤石等矿种优势特别明显。商洛有适生中药材1119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286种 ,是西北地区中药材最佳适生区,丹参、连翘、桔梗、五味子、黄芩等“五大商药”闻名全国 ,自古就有“秦岭无闲草,商山多灵药”之赞誉 。核桃、板栗、茶叶等农林特产量大质优,有“中国核桃之都”“中国板栗之乡”“北方茶叶之乡” 的美称。

  商洛历史人文深厚 。商洛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活动 ,公元257年设上洛郡,历史上曾是夏禹治水 、仓颉造字 、商鞅封邑、“四皓”隐居 、闯王屯兵 的地方。商洛也 是红色的土地 ,作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刘志丹、刘伯承 、徐向前、李先念 、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在此浴血奋战。商洛文化积淀深厚 ,李白 、白居易等诗文大家在商洛留下了大量不朽篇章和美妙传说。商洛花鼓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屠夫状元》《六斤县长》《带灯》《情怀》等优秀剧目享誉全国, 是全国知名 的“戏剧之乡”“文化绿洲”,商洛也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陈彦 的故乡 ,成功创建为“中国文化经济活力城市”。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百姓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