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彩票走势图_百姓彩票客户端
百姓彩票官方2023-01-31 16:05

专家学者纵论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近日,由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主办的“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2022年年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举行。会议由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 、内蒙古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20余所院校 的专家学者以及学会相关领导等与会研讨 。

  深化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相关内容研究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九万表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探索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新时代民族哲学的使命,要进一步深化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相关内容研究 ,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社会思想史研究取得新进展 。

  会上,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理事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宝贵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及其实现路径”为题,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断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内涵,从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奋斗 、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的四条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首席专家何生海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本观深刻内涵 、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

  “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十六个字来说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再合适不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智奎从精神家园及其相关 的哲学范畴和观念和怎样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两个问题谈起 ,呼吁中国哲学史学界同心协力 ,加快构建和完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邹吉忠表示,新征程上的民族哲学研究,要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在增进共同性、增强融合性上下功夫,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 的更大贡献 。

  会上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胡海波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阐释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科学内涵和有效路径;青岛黄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朝克吉勒图就“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探索”交流阐释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荆雨立足中国古代哲学的理论观点阐发了共同体 的古代文化思想渊源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萧洪恩 、福建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教授雷弯山围绕强化历史担当,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的主体基础专题作了主旨发言 。

  汇聚民族高校研究合力,增进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文东在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少数民族传统美德转化发展的基本矛盾和理论深蕴”交流发言中认为 ,中国各民族传统美德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陈亚联认为,所谓“费孝通困惑” 的产生和走出表明 ,任何西方理论都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进而给出中国答案 。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院长刘成有从何为多元通和 、多元通和何为的核心问题 的提出出发 ,引出对中国传统哲学 的思维普遍性 的思考与讨论 。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校长唐建荣指出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注重运用历史史实 ,尤其 是中国革命史实,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 ,引导各民族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民族 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会上,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格·孟和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杨翰卿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杨志明 、朝阳师范学院教授乌凤琴分别从促进蒙古族哲学发展以培育蒙古族理论思维的重要性、边疆经学成果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研究论域 、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交流交融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哲学发展作阐释和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洪军从中国古代儒家哲学思想对东亚国家哲学发展 的影响作发言交流 。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韩伟新在会议总结中表示,新征程上,作为民族高校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更好推动学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 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之力。(供稿:杜思成)

百姓彩票走势图

东西问|牟岱:“查海巨龙”何以 是中华民族万年文化史的精神标识 ?******

  中新社沈阳12月21日电 题 :“查海巨龙”何以 是中华民族万年文化史的精神标识?

  ——专访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研究员牟岱

  作者 孟令卓

  20世纪80年代,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查海村出土 的石堆“查海龙”等文物轰动国内外考古学界,奠定了北方辽河流域溯源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基石。中华民族龙图腾的精神标识与“查海文化”有何历史渊源?尘封近半个世纪 的“查海遗址”为何亟待启动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牟岱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对此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怎样理解“查海遗址”类型文化为佐证中华民族万年文化史提供可能 ?

  牟岱 :1986年开始发掘 的“查海遗址”类型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聚落遗址 ,遗址面积3万多平方米 ,其中主遗址现存面积12500余平方米 。除此 ,“查海遗址”类型文化还包括“他尺西沟遗址”“程家梁遗址”和“贾家沟遗址”等多处文化遗址,构成了独立 的类型文化。考古发现表明 ,遗址出土的“中华第一龙”“世界第一玉”、石雕神人面像等遗物,展示了特征鲜明 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文明水准 。

贾家沟遗址地表陶片 。受访者供图

  近几年来,国内很多地方发现了距今万年至八千年左右 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但大都晚于“查海遗址”而发现,且历史影响和文化影响远不及“查海遗址”,无法替代“查海遗址”目前在全国乃至东北亚地区独一无二 的万年文化史地位 。到目前为止,“查海遗址” 是辽宁省和国内考古发现年代最悠久、规模较大 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并且具有明显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标志(龙符号和玉文化)。考古证明 ,距今约10000-7000年历史的“查海遗址”类型文化为佐证中华民族万年文化史提供了可能。

程家梁遗址处散落碎陶片。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我们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您如何看待“查海遗址”出土的巨龙是中华民族万年文化史 的精神标识?

  牟岱:龙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 的象征,它的起源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古代文明 的孕育发展紧密相关 。目前,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等地都发现了中华民族史前龙崇拜 的遗迹或遗物,已经发掘了一些具有中华民族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标志性象征的各种大型巨龙。这些巨龙主要用于华夏古代先民宗教崇拜和祭祀等,其中包括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查海村的“查海遗址”(大体相当于兴隆洼文化时期距今10000-7000年 ,但不同于兴隆洼文化)发掘出用石块堆成的“查海龙” ,查海石堆龙全长19.7米 ,龙身宽1.8-2米 ,头部宽5米 ;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龙虎贝壳摆塑龙(仰韶文化时期距今6500-6000年),贝壳龙长1.78米 ,高0.67米 ;湖北省黄梅县白湖乡张城村的“焦墩遗址”(距今6000-5000年)发掘的鹅卵石摆塑“焦墩龙”,鹅卵石摆塑龙全长7米 ,躯干长4.46米 ,高2.26米。

  其中 ,辽宁阜新 的查海石堆塑龙 是中国辽河流域文明中出现 的巨龙,可称为辽河第一龙;河南省濮阳的贝壳摆塑龙是黄河流域发掘 的巨龙,堪称黄河第一龙 ;湖北省黄梅县 的焦墩鹅卵石摆塑龙 是长江流域发掘 的巨龙,被誉为长江第一龙。在这些已知 的巨龙形象中,尤以辽河流域 的“查海遗址”发现 的“查海龙”形象年代最早、体型最大,距今约10000到7000年 。

  所以 ,“查海龙” 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巨龙形象,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查海遗址”类型文化地区也是目前中国考古发掘能够佐证中华民族博大精深 的龙文化的最早发源地 。因此,“查海遗址”类型文化 是目前中国最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 的历史文化。

  “查海遗址”类型文化除发现“查海龙”外,还发现两块陶器上浮雕带有鳞片的龙,这比先前发现红山文化(6000年左右) 的玉猪龙还早近2000-3000年,是更原始龙的雏形,堪称“华夏第一龙”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 ,“查海龙”证明龙崇拜起源于母系时代,到了父系时代,龙的功能经历了从农业氏族社会的保护神到部落联盟的保护神的转化过程 。为此 ,他为辽宁“查海遗址”文化题词 :“玉龙故乡 ,文明发端” 。也表明中华民族以龙为独特民族信仰的历史至少具有约10000到7000年。

阜新查海遗址。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 :在辽河流域溯源中华文明中,我们常听到红山文化,“查海遗址”类型文化怎样充分实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 ?其与“红山文化” 的渊源体现在哪里 ?

  牟岱 :以往,通常 的说法是中华文明五千年 ,浙江杭州“良渚遗址”印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时期) 的发现,将中华文明提前了1000年 ;而“查海遗址” 的发现 ,则把中华文明的探源在红山文化基础上又提前了2000-3000年。在内容上“查海遗址”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点 ,尤其 是从“查海遗址”中发现最能代表中华文明民族特点 的龙(石堆龙和龙纹陶片) 、玉器、村落、最早 的基础文字(陶器上“之”字纹) 、以龙为首 的原始宗教等 。这些为研究中华民族史前文明和文化起源提供了新 的依据 。

  “查海遗址”类型文化研究 是属于中华文明万年至七千年历史 的根脉研究 。早在1985年,苏秉琦先生就认为,“查海遗址”出土遗物证明“查海遗址”文化应当 是红山文化主源之一和前身。

  中新社记者:“查海遗址”类型文化亟待发掘和深入研究的意义何在 ?

  牟岱: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提炼展示中华文明 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这为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新任务。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 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 的人类史 、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 ,但仍然任重而道远 ,必须继续推进 、不断深化 。

  “查海遗址”类型文化 是距今约有10000-7000年历史、亟需不断深化研究的中华文明源头文化之一 。发掘研究开发“查海遗址”类型文化 ,有利于探究生生不息的文明“根脉” ;有利于从中国北方地区填补中华文明五千年传承根源研究工作 的空白 ;有助于实证中华万年文化史;更有助于夯实研究文化自信建设工作 的基础。启动“查海遗址”类型文化发掘研究工作 ,并将其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一部分,这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意义重大,对守护精神家园 、讲好中国故事等都有深远影响。

    辽宁省博物馆 ,阜新查海遗址出土 的新石器时代古代文物石锄。视觉中国 供图

  中新社记者:您对重启“查海遗址”类型文化研究有哪些建议?

  牟岱:其一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重启“查海遗址”类型文化的发掘工作 ,可以结合辽宁地区 的中华文明资源实际 ,设立“查海遗址”类型文化考古专项。

  其二,建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的精神家园基地 。

  党 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要“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精神力量”。“查海遗址”类型文化有利于增强全球华夏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以“查海遗址”这样具有“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 的标志性象征” 的类似遗址文化为基础,建立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精神家园基地和博物馆 ,打造全球华人寄托民族信仰、民族情怀 的考古文化名胜 ,供全世界华人归乡省祖,形成全球化的民族精神信仰共识和民族凝聚力。

  其三,加强对“查海遗址”类型文化的宣传 ,增强文化自信 的文明历史要素。

  建议对“查海遗址”类型文化中 的“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村”“世界第一玉”等能够充分说明中华文明万年文化起源 的实物证据进行大力宣传,讲清楚类似“查海遗址”类型文化的中华文明灿烂成就 ,及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

  其四,加大对现存“查海遗址”类型文化群的保护和投入 。

  从保护中华文明和民族文化安全 的高度,重视现已发现和发掘 的“查海遗址”类型文化群各个遗址 的保护,打破文物保护级别 的限制 ;从展示和宣传民族悠久历史文明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的高度,投入更多维护成本和资源 ,保存好现有遗址 。此外,制定包括前红山和红山文化在内 的考古发掘和保护计划 ,将其置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总体指导下,进行科学发掘和研究 。(完)

  受访者简介 :

  牟岱,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首批入选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全国首批文化名家。

   博士毕业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出版学术专著4部 ,合作出版学术专著11部 。主要研究领域 :哲学和文化 、东北亚国际政治 、智库研究等 。研究成果被国家批示采用50余项 ,被省部级批示70余项。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百姓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