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彩票APP_百姓彩票规则
百姓彩票官网2023-01-31 16:05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 、稳定性 、持续性(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部署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 、稳定性、持续性”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生态系统保护任务举措,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

  我国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 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 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 ,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 、开创性、长远性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我国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 ,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的战略高度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和宪法 ,实现了党 的主张 、国家意志、人民意愿 的高度统一 ,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

  (二)生态保护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党中央统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充分发挥制度管根本 、管长远 的作用。颁布实施长江保护法 、湿地保护法 ,修改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推进制定黄河保护法等,生态保护法律制度日趋严密。

  (三)生态安全格局得到优化。以青藏高原 、东北森林带 、北方防沙带 、南方丘陵山地带 、海岸带和长江 、黄河等大江大河为骨架 ,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 ,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编制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完成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 的划定工作 ,全国划定陆域和海域生态保护红线319.11万平方公里。基本完成自然保护地 的整合优化 ,实现了各类自然保护地不交叉不重叠 。设立三江源 、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保护重要生态系统 的原真性 、完整性 。

  (四)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 。推动天然林保护、国土绿化,加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 。国土“三调”显示 ,2009—2019年 ,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面积增加2.6亿亩 。2012—2021年 ,全国森林覆盖率由21.63%提高到24.02% ,我国成为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1999—2019年 ,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20年实现“双缩减” 。2012—2021年 ,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由61.6%提高到84.9% ,显著改善了河湖和湿地生态状况 。2018年7月以来,违法围填海的规模由以往一年几百上千公顷下降到三年累计十几公顷,得到根本性遏制;实施“蓝色海湾”整治、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等 ,修复岸线和滨海湿地,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5%以上 。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加强。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等 ,发布陆生野生动物“三有”名录和重要栖息地名录,大熊猫 、朱鹮、亚洲象、藏羚羊等濒危物种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恢复流域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 ,发布《昆明宣言》,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 ,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 。积极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下的海洋领域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

  但 是也要看到,我国生态本底脆弱 ,陆域生态极脆弱和脆弱区约占48% ,生态系统保护任重道远;人与自然关系复杂 ,叠加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对一些重大专业问题 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生态系统保护取得的成效还 是阶段性 的;等等 。我们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加强生态保护 ,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准确把握生态系统保护的总体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为进一步推进生态保护提供了总方向 、总方针和总要求。

  (一)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 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内在要求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 的一切生物的摇篮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类可以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 ,但归根结底 是自然的一部分 ,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要坚持有取舍、守底线,控制向自然的无度索取 ,限制过度利用自然 的不合理行为,包括那些虽然在技术和工程上可行 ,但违背伦理和自然规律的行为 ,为自然守住安全边界和底线 ,真正构建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

  (二)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 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 、节约集约 、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统筹产业结构调整 、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 、应对气候变化 ,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 、节约集约 、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 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是由资源过度开发 、粗放利用、奢侈浪费造成 的 。我国 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复制西方国家走过 的现代化道路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的基本国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稳定平衡 的生态系统 是根本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 ,牢牢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生态保护红线等空间管控底线 ;贯彻全面节约战略 ,通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支撑高质量发展 ,从源头上减少对生态系统 的影响 ;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以稳定可持续 的生态系统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三)正确把握生态系统整体和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 ,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生态系统由生物与环境组成 ,通过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统一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 的命脉在水 ,水 的命脉在山,山 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 ,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 的物质基础。”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系统 ,不是各部分生态要素的机械组合,其功能通过系统整体得以发挥。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不能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必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生态各要素 ,实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从而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要尊重自然环境地带性分布规律 、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等 ,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 、宜湿则湿 、宜沙则沙,科学实施保护修复。比如,植树造林是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干旱 、半干旱地区则要以草灌为主恢复生态,如果大规模植树造林就有可能打破区域大气降水 、地表水、土壤水 、地下水之间 的转化平衡,过度疏干地下水,反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正确处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的关系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关键是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 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追求的发展 ,从根本上讲是为了人民生活得更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就有较大差距 。我们谋划发展 ,要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一方面 ,通过保护生态系统,不断提升其质量和稳定性 ,使之能持续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另一方面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 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任务和举措

  党 的二十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我们要着力抓好落实 。

  (一)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的重要基础。要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 ,突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统筹考虑生态系统 的完整性 、地理单元 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 、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 、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 、海岸带等“三区四带”,推动重大工程实施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二)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自然保护地在维护全国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 ,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 、自然公园构成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了自然保护地分类分区管控制度 。要落实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 ,把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 、生物多样性最富集 的区域划入国家公园 。完善自然保护区布局,填补保护空白 ,优化现有自然保护区边界 。将具有生态 、观赏 、文化和科学价值 的森林、草原、湿地、海洋 、沙漠、冰川等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区域划入自然公园,发挥自然公园服务科研、教育、游憩的功能。推进国家公园立法 ,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等,完善自然保护地法律法规体系。

  (三)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对生态系统功能发挥和结构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但也面临着生物栖息地破碎化、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需要优化就地保护体系 ,完善迁地保护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保护监管,填补重要区域和重要物种迁地保护空缺,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生物安全管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 的重要内容,需要建立健全生物技术环境安全评估与监管技术支撑体系 ,完善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和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 ,加强互花米草、松材线虫等入侵物种的监测和治理 。支持生物多样性多边治理体系,履行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的国际公约义务 ,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四)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国土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 、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要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 ,开展造林绿化和种草改良空间适宜性调查评估,确定造林种草空间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安排 ,实行造林绿化任务带图斑下达。要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坚持以水而定 、量水而行,宜绿则绿、宜荒则荒 ,科学恢复林草植被 ,实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实施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专项行动,有效发挥森林、草原 、湿地、海洋、土壤 、冻土 的固碳作用。

  (五)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 。我国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资源相对丰富 ,但长期高强度开发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带来不同程度损害,需要降低人为活动干扰强度,实施休养生息。要以保障草原生态安全为目标 ,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 ,促进草原永续利用 。实施天然林保护,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采伐,加强森林抚育。统筹水资源 、水环境、水生态 、水安全 ,加强河流和湿地生态流量管理,实施好长江10年禁渔 ,推动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 。针对农田过度利用、土壤污染、肥力下降等问题,坚持用养结合 ,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实施污染管控治理 ,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生态产品多数属于公共产品 ,不能直接通过市场方式交换 ,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和规制,建立保护者受益 、使用者付费 、破坏者赔偿 的利益导向机制 。要完善横向补偿、纵向补偿等补偿机制 ,探索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补偿机制 ,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机制 ,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统筹生态保护和林业发展,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生态产业,促进林权增值、林农增收 。(陆 昊)

百姓彩票APP

辑录汇编:文话理论品格 的一种生成路径******

  作者:侯体健(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

  辑录汇编 是一种述而不作 的著述方式,在我国传统典籍的成书过程中颇为常见。“作不如述,虽圣人犹择所从事,可以下学而昧诸?”(童槐《睿吾楼文话叙》)这样一种重视辑述的著书观念在古代中国可谓根深蒂固 。就历代文话 的体例形态而言,辑录汇编式文话也 是重要 的类型之一 。在文话诞生之初的宋代 ,辑录汇编式文话即已呈现出多样的种类 ,杂抄型与类编型两大类相继出现 ,杨囦道《云庄四六余话》 、张镃《仕学规范·作文》、王正德《余师录》均属杂抄之作 ,而晚宋王应麟《辞学指南》则 是类编之作,往往能够抓住词科作文之关键 ,并以之为纲目,将搜集的观点与言论按类编排 ,颇见纲举目张的效果。这种带有较强类编色彩 的文话,在后世不断发展 ,编者常能将自己的文学观念融入其中 ,表现出独特 的文论主张 ,于明代逐渐成熟 ,出现了朱荃宰《文通》和高琦《文章一贯》等体例纯熟的辑录汇编之作。至清代更是嬗变衍生出融冶他书而能自铸新意 的汇编集成性文话 ,如王之绩《铁立文起》、刘青芝《续锦机》 、孙梅《四六丛话》 、叶元垲《睿吾楼文话》等等,均属此类 。至于民国王葆心所著《古文辞通义》规模宏阔 、搜讨博赡 ,实乃辑录汇编式文话 的重要代表 。该书虽立足于辑录 ,但“广加荟萃 ,出以清豁”(《古文辞通义例目》) ,“购众材加以规矩绳墨,而后以覃思研精出之”(王葆心《复饶竹生学部书》),尤能“以旧说证己意 ,以己意衷旧说”(《古文辞通义例目》) ,堪称我国古代文章学著作中 的杰构 ,获得了王先谦 、林纾、马其昶、陈衍、姚永朴等著名学者 的交口称赞 。

  然自近代学术开启以来 ,辑录之作常因缺乏原创性而为人所轻视 ,被认为多有蹈袭稗贩 、陈陈相因之弊 。即使 是《古文辞通义》这样规矩粲然 的鸿篇巨制 ,也不免为人误解。黄侃在读到王葆心之作后 ,竟以书掷地 ,批评说“何物《古文辞通义》 ,抄书匠而已”(《纗华隽永录》)。黄氏不以为然 的态度 ,显示出对该书的轻蔑,尤其 是对抄掇辑录这一著述方式的鄙夷 。这或可算辑录汇编之作 的“原罪” ,无须多辩 。但纵观历代文话辑录之作所呈现出 的丰富样态和潜藏的学术理路 ,无疑构建了自足自洽的知识秩序 ,在剪辑编排之中 ,思想自然渗透其里 ,其意义和价值不可轻率否定。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辑录汇编 是我国传统文学批评理论品格的独特生成路径之一,彰显了一种本土文化性格 。这里且以我们新近编纂 的《稀见清人文话二十种》(王水照、侯体健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所收辑录汇编式文话略作申说。

  《稀见清人文话二十种》收录六部清人辑录汇编式文话,虽同 是辑录,但它们各有学术追求 ,并非简单 的抄撮资料而已。其中姚椿《论文别录》所辑最杂 ,它将自魏晋讫于明清的文话、目录、史书 、评点、凡例 、序说等各类批评形式并置一处 ,展现出各家多样的批评方法和观念,作者 的编撰旨趣显然是开放 的,能够兼容各派主张。丁晏《文彀》多采单篇文章 ,尤其集中于论文书牍 ,而以唐宋诸家为最,此乃基于他“阐明圣言 ,维持名教”(《文彀》自序) 的认识,以服务于“文以载道” 的理念,立场非常鲜明。范濂《四六谈荟》摭拾宋元明清诗话、笔记、文话、别集、方志等涉及四六名言警句 、写作理论及逸闻轶事的相关内容,最喜摘录宋人骈文观点,反映出宋四六理论对清代骈文及骈文理论发展的影响。许钟岳《古文义法钞》以辑录明清古文家之论述为主 ,其持论明显受到桐城派影响 ,但常于各家论述之后下按语 ,阐述自己看法,又多有超越桐城之处 , 是一部辑中有作 的文话。《十家论文》杂取潘昂霄 、黄宗羲等十人综论古文风格 、文章史和古文要法的言论而成 ,尤重桐城一脉,编者可能即是晚清桐城后学。最值得关注的,则是吴荫培的《文略》 。

  《文略》始撰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初名《文征》五卷 ,以备用于家塾,后增改为《文略》五卷首三卷。时清廷已废科举 ,故所撰并不为举业服务 ,而 是用作学堂教育的教材 。因有感于日本小林氏对中国文学之推崇,更负“镕铸古今 ,勉求国粹”(《文略》自序)之责任,故而全书展现出作者在欧风美雨的时代思潮中对汉民族文学 的独特思考 。该书出入经史 ,杂取百家,分门别类 ,“爰以原学、养蒙、立志 、力行 、识字、读书各条冠之编首 ,复取姚姬传氏之所谓格律 、声色 、神理、气味,而先之以典章 、意义”(《文略》自序) ,颇有特色 。正文五卷以桐城派格律声色 、神理气味为纲 ,尤重于格律之解说。该书虽 是辑录之作 ,但无论类目设置 ,还是所辑所选 ,均自具只眼,独运匠心 。如果放入长时段 的历史图景中观察,可见《文略》已带有传统文话向近代文学教育教材转型 的色彩。它一方面将临文准备、文法要义 、文章风格相涵摄,一方面又将诸家论说与例文例句相糅合,可谓既有批评史眼光,又涉范畴论阐释,还兼作品选分析,集史、论 、选于一体,显示出传统文章学著述在清末民初学堂教育风习下形成 的新面貌。

  这些辑录汇编式文话都是在一定的文章学观念指导下编排前人言论 的,我们应将其视为特殊 的文论选本,以选本批评的眼光谛审之 ,那么就可能透视出潜藏在剪裁去取 、体例结构背后 的文章学思想,以及它们与时代学术之互动关系 。实际上,这样一种带有文论选本意识 的辑录式文话也颇为常见 。前举丁晏《文彀》是其一,民国胡鄂公的《五十家论文书牍》也算典型 ,该书整篇地汇纂唐韩愈而下至于清代张裕钊 的五十位作家 的论文书牍七十余篇 ,俨然选本面目,显示出辑录汇编式文话与此后历代文论选的一脉渊源 。至于多部辑录汇编式文话与桐城派的关系,就更颇堪留意了。

  桐城派是清代最大 的文章流派 ,影响所及,无远弗届。姚椿亲承姚鼐謦欬, 是晚期桐城派 的重要成员 ,对桐城文章可谓终身服膺 ,但《论文别录》所辑清代文论十二家 ,可算作桐城派者寥寥,反倒是对桐城文法多有质疑的恽敬 、袁枚诸家入选其中 ,此即说明姚氏论文并不为一家一派所囿 ,表现出桐城后学在作文取法上的多元化 。《文略》作者吴荫培和《古文义法钞》作者许钟岳,都 是安徽歙县人,歙县与桐城距离不远,两人想必因地缘之近多受桐城文风浸润 。《文略》一书骨骼全依姚鼐的格律、声色、神理 、气味而设 ,内容也以征引桐城诸家文论为多,各个类目之中均不忘致敬方苞 、刘大櫆 、姚鼐等桐城派代表人物;但《文略》明显也兼取多家之说,并蓄各派观点 ,如前文所论 ,其所列“格律”诸目释义全袭包世臣 ,而包氏持论多有与桐城异趣者 。吴荫培也指出:“桐城虽云《史》 、《汉》、昌黎 ,实则远宗欧 、曾 ,近法震川。”(《文略》卷首下“评文下”注)对桐城派 的自我标榜有所保留。许氏《古文义法钞》书名就高举桐城“义法”大纛 ,但他不满于“株守宗派 ,拟议铢寸”(《古文义法钞》自序)的桐城末流 ,希望能够取法近代大家,以溯源韩柳,通于为文之法。选录诸家以桐城一脉为主,并且认为袁枚论文“与桐城格律亦合”(《古文义法钞》“古文十三弊”条按语) ,试图统摄弥合桐城派之外的各家有益之论。

  此外,《文略》和《古文义法钞》两书还都表现出西风东渐时局下强烈 的文学危机感 。《文略》开篇大段征引日本小林氏演讲文字,强调“以中国文学论,诚可谓举世无双” ,提醒应警惕青年“醉心欧美” ,希望能够“重整保存国粹之旗鼓” ,改变“近日学者无不规仿欧西” 的局面。《古文义法钞》汪宗沂序说“古文词虽中国旧学 ,而断为启新者所不能废”,鲍鹗跋也说“言语文字为一国之人精神命脉之所寄”,都 是以悲壮而痛惜的口吻来强调古文词在剧变时期的重要性 ,认为许钟岳此书有助于“通夫世运之变” 。在欧风美雨的侵袭之中 ,传统文化 的守成者们,采用这种述而不作的本土化撰著方式,回应了时代的诡谲 ,似借以对抗大变局下中国文章学不绝若线的颓势命运。由此可见,辑录汇编确然蕴藏了独有的知识秩序和思想秩序,与时代学术发生了内在 的呼应 ,并非无意义 的重复和转录,而是一种表达主张 的著述方式 ,也 是本土化的理论生成路径。

  综上所述,回到辑录汇编式文话的历史语境之中,或许我们就能真正理解这类文话 的本土性格所具有的特别 的理论意义 。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6日 13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百姓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