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彩票登录|百姓彩票手机版
百姓彩票计划2023-01-31 16:05

老剧团焕发新活力(艺近人和)******

  核心阅读

  有了“新鲜血液”的注入,盐城市淮剧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与过去相比,舞台下年轻 的观众多起来了 ,还有不少中小学生。

  哪怕只 是送戏到一个村,剧团通常也会派出最强阵容 。多年来,通过一场场乡间田埂上 的高水准演出 ,他们把戏演进了观众 的心里 。

  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聚龙湖畔的淮剧博物馆里 ,传来阵阵悠扬 的旋律。一场风靡淮剧界的嘉年华比赛正在进行 。穿上蓝白相间 的戏装 ,化上清秀明丽 的淡妆 ,戴上玲珑剔透 的头饰,21岁 的盐城市淮剧团青年演员房小莉缓缓步入戏台中间,唱起了淮剧《打神告庙》选段。当天,共有10名来自各地 的淮剧演员摘获“最佳演唱奖”,其中包括房小莉在内的3名获奖者均来自盐城市淮剧团 。

  30名新生代演员阵容整齐,每年演出300多场,不断推出精品新作 ,不断获得各种荣誉,一个庞大的年轻戏迷群体被牢牢吸引……一时间,这个基层剧团成为淮剧圈的关注焦点。

  年轻人演给年轻人看

  早冬 ,盐城市世纪公园东南角,盐城市淮剧团所在小楼右侧的排练厅里 ,青年演员们正在进行日常练习 。“这 是剧团最近推出的新剧《金鳞记》,参演 的30名演员都是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过几天就要首演了。”年轻花旦姜辰颖说 。

  2013年 ,13岁 的姜辰颖考入盐城市淮剧团 ,进入剧团与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作成立 的六年制“盐淮班”学习 。那一年 ,包括姜辰颖在内 的30名十二三岁的小学员成为盐城市淮剧团 的“定向委培生”。小学员的学戏之路非常辛苦,每天早上5点半就要起床练嗓子 ,每天都要练十几个小时的基本功 ,风雨无阻,寒暑不断 。经过4年的勤学苦练,2017年,30名新生代演员全部回到剧团实习。“戏苗子”的培养很有成效 。他们初出茅庐便一鸣惊人 ,淮剧《菜籽花开》《送你过江》分别获得江苏省第三届和第四届“文华大奖”。几年下来,30名年轻演员一个也没流失 ,他们迅速成长为剧团的中坚力量 。

  有了“新鲜血液” 的注入,盐城市淮剧团展现出前所未有 的新活力 。

  今年28岁 的花延伟是盐城市盐都区 的一名声乐老师 ,同时也是盐城市淮剧团 的“铁杆戏迷” 。小时候 ,花延伟家里开音像店,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淮剧光碟 。淮剧光碟听多了,他对淮剧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跟着光碟学,咿咿呀呀地哼,久而久之 ,学会了不少淮剧经典唱段。大学毕业后来到盐都区工作,在盐都文化艺术中心 ,花延伟第一次身临其境地观看了盐城市淮剧团 的演出 。他发现 ,现在 的淮剧和小时候听到的老戏已经不一样了。让花延伟感受最深的是,过去“香火戏”“门叹词”之类 的悲调少了,唱腔变得更细腻柔美,更有感染力了 。音乐风格上也有较大 的改进 ,过去 ,伴奏乐器以二胡、琵琶 、笛子等民族乐器为主 ,如今 ,还加入了小提琴等西洋乐器 。“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更多时尚元素融入淮剧里,更符合年轻观众 的口味了。”花延伟说 。

  盐城市淮剧团每年要开展近30场“送戏进校园”活动,给孩子们带来精彩淮剧演出 的同时 ,演员们走进教室 ,走上讲台,面对面教孩子们唱戏,培养学生们的戏曲素养。

  每周三 、周四 的下午 ,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程红都会到当地的小学教戏 ,教孩子们穿戏服、画戏妆、展开歌喉演唱 ,沉浸式感受淮剧 的魅力 。葛子钰是盐都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淮剧。一年多前 ,她加入学校的淮剧兴趣班,跟着程红学唱淮剧 ,目前已经会唱好几个经典 的淮剧选段 。葛子钰全家人因此都喜欢上了淮剧 。

  团长张正余明显地感觉到,与过去相比,舞台下年轻的观众多起来了,还有不少中小学生。年轻人看戏时更喜欢互动,在观众席上,有的拍起了小视频发朋友圈 ,有 的拿出手机开启了直播 。每次演出,看着台上台下那么多年轻的面孔 ,张正余就笑逐颜开 。一场场演出下来,盐城市淮剧团不断在年轻人中“圈粉”。

  最重要 的舞台在农村

  盐城市淮剧团 的院子里 ,停靠着一辆白色东风牌中型货柜车,车身上画着一个头戴雉翎 、身背靠旗的武旦形象 ,看上去栩栩如生 、威风凛凛。十几年来,盐城市淮剧团 的演员们坐着这辆车,把一台台淮剧大戏送到大街小巷,送到田间地头 。在盐城市盐都区 ,几乎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庄 ,都留下了盐城市淮剧团演员们的身影。

  盐城人大多爱看淮剧。淮剧发源于江苏盐城里下河一带以及淮安市 ,至今仍流行于江苏 、上海以及安徽部分地区。江苏很多市 、县都有自己的淮剧团 。别看盐城市淮剧团只是一个基层剧团,身上的“光环”可不少——曾9次携新剧进京,也曾远赴欧洲进行交流演出,获得的各种奖牌奖杯多不胜数 。

  但在团员们心目中 ,最重要 的舞台,还在广袤 的农村。十几年来 ,盐城市淮剧团每年演出300多场,其中“送戏下乡”近200场 。为了不给村民们添麻烦 ,无论 是资历丰富的国家一级演员,还是刚来不久 的新人 ,都备有一个被包和一个网篮,每次出远门,被包装得满满 的,网篮里水瓶 、水杯、餐具 、洗漱用品等应有尽有。

  搭建的临时舞台简陋粗糙,可热情洋溢的观众总能让演员们演得带劲。

  2016年秋 ,剧团到一个偏远的村子演出。天公不作美 ,开演前半小时,突然狂风大作 ,大雨滂沱 。主持人只好宣布演出取消 ,台下 的观众也慢慢散了,可还有十几位戏迷一直撑着伞,迟迟不愿离去 。演员们眼睛湿润了。风雨稍缓,演员们就冒着雨把戏演完 。

  有一次,剧团到泰州兴化演出 ,车刚开到村口 ,鞭炮声就“噼里啪啦”响起来了 。透过车窗玻璃 ,演员们远远地看到,村民列着队 ,拉着长长 的横幅欢迎他们到来。车还没停稳 ,村民就围了上来,争抢着邀请演员们到家里去住 。很多时候,演出刚完,后台就挤满了人,年轻人凑上来拉着演员们合影留念,老人们则捧着瓜果小吃往演员手里塞,小小 的后台瞬间成为火热 的“追星”现场 。

  哪怕只 是送戏到一个村 ,剧团通常也会派出最强阵容。多年来 ,通过一场场乡间田埂上 的高水准演出,他们把戏演进了观众的心里 。

  演好戏 ,演精彩的戏

  今年55岁 的刘婵 是一名资深的淮剧戏迷 ,每逢庙会上有淮剧演出 ,或者村里有人家请民间淮剧团来演出 ,她就带着小板凳找个最靠前 的位置坐下来,一直看到演出散场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盐城市淮剧团这几年推出 的一系列新作品却让她有了耳目一新之感 。虽然刘婵工作很忙,但只要盐城市淮剧团有演出,她就会前来捧场 ,尤其是每逢剧团有新戏出炉时 ,她会连着看很多场,百看不厌 。在她看来 ,这些新剧不仅唱腔动人 ,表演唯美 ,而且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大都演的是身边人,讲的 是身边事 ,故事贴近生活,让观众觉得自己既 是看戏人 ,也是戏中人。

  最初的淮剧多为民间生活小戏,内容简单纯朴 ,语言诙谐风趣。盐城市淮剧团 的不少新戏继承了这一传统,以轻喜剧的方式 ,演身边人 ,讲身边事 。

  《鸡毛蒜皮》《十品村官》《半车老师》《菜籽花开》《送你过江》《为你绽放》《宋公堤》……近年来,盐城市淮剧团下了大功夫 ,创作出多部新编现代戏,几乎部部精彩 。尤其是《鸡毛蒜皮》和《十品村官》,演出都在1000场以上,至今仍然很受欢迎。

  《鸡毛蒜皮》中,两户人家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 ,朴实机智 的村民组长巧妙劝解 ,最终让两家人握手言和 。戏演到哪里 ,就在哪里引起一连串会心的笑声 。有一次在淮安博里镇的演出结束后,当地 的司法助理跑到后台说:“这部戏编得太好了 ,我们现在的工作要解决 的,全是这样鸡毛蒜皮的事情!这部戏演完 ,以后我们再去做工作 ,就会容易多了 。”这部作品 ,也成为第一部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的淮剧。

  《宋公堤》讲述新四军在盐城阜宁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后,首任县长宋乃德在没人 、没粮 、没钱 的情况下,四处奔走 ,动员群众,带领军民筑成近百里的拦海大堤 ,全心全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动人故事 。2022年11月,在滨海县会议中心演出结束后 ,滨海县五汛镇党委书记邀请剧团到即将开始的党员培训班来演一场,“今年的培训 ,我就不开会了,你们这两个小时的演出,比我开3天的会还管用 !”

  剧目还能为观众“量身定制”。有一次 ,盐城某开发区 的安置工作遇到了困难 ,部分居民产生了一些担忧和疑虑 。负责人请剧团排了一部小戏 ,将想讲 的政策 、道理蕴含在生动 的故事中,到开发区演了几场 ,终于赢得居民们 的理解和支持,顺利完成了搬迁 。

  一次演出散场,有位观众来到后台,感慨地对张正余说:“我看过你们团 的很多戏,发现不管是传统戏还是现代戏 ,内容都离不开8个字——爱国 、敬业 、诚信、友善。” 的确 ,这些精彩的作品,不仅为剧团斩获了大量奖项 ,吸引了一大批“铁杆粉丝” ,更如无声细雨,润泽着老百姓的心。

  版式设计:赵偲汝

百姓彩票登录

中新社70年|忆九八抗洪:伴着洪峰走 ,枕着长江睡******

  编者按 :

  本期小牛工作室特邀参加1998年抗洪报道的中新社记者顾立军 、田惠明,为大家回忆九八抗洪采访和应对“汛考”的难忘往事。

  灾区欢迎三种人

  24年前,1998年8月 ,沿江诸省,阴云密布 ,连月不开 ,暴雨如注,十日不停,恨不得将20世纪最后两年的雨水一下子倾吐出来 。

  四川 的嘉陵江、岷江、乌江、沱江 ,湖南 的湘江 、资江、沅江 、澧水,湖北 的汉江 ,江西的赣江,呼啸着涌入长江,长江水位持续暴涨,洞庭湖满了 ,鄱阳湖溢了 。滚滚江水,浩浩荡荡。

  一时间,抗洪救灾成为举国上下 的头等大事。

  关键时刻显真情 :身着绿衣 的解放军官兵冲上了江堤 ,扛沙袋 、堵管涌;穿白衣的医生护士赶到了灾区,医病患,救伤者;媒体记者闻风而动,穿梭在长江两岸 ,拍灾情 ,录实况 ,将军民团结抗洪救灾的新闻及时传至海内外。他们是灾区最受欢迎 的三种人。

▲中新社采访团记者与当地民众合影

  中新社的记者不用扬鞭自奋蹄。

  此时 ,时任湖北分社社长章敦华正全力以赴 ,疾走长江两岸。武汉支社长柳俊武镇守三镇 ,三峡支社长罗德惠负责宜昌 ,江西分社长段八一出征九江 ,总社摄影部多位记者急赴鄂、赣两省灾区 ,大家合力同心,及时将长江抗洪新闻采写发出 。

  眼看着洪灾越来越严重,总社又派出了一支抗洪采访小分队 ,于8月13日中午,乘白色桑塔纳 、蓝色吉普车 ,驶出总社大门,向着长江抗洪前线出发了 。

▲田惠明、赵胜玉、陶社兰乘冲锋舟采访灾区

  报道组成员有:时任社长助理顾立军为总负责 ,总编助理田惠明协调图文发稿,湖北分社长章敦华负责采访总调度,文字记者陈建 、赵胜玉、陶社兰 ,摄影记者为邹宪 。司机杨福顺 、林宪。

  星夜驱驰 奔赴荆州

  我们星夜驱驰 ,沿高速公路直达郑州 ,稍作休息 ,又走107国道南下,当时京广高速还没有修到武汉 。

  我们马不停蹄,终于在14号傍晚时分,跨过了长江大桥 ,与章敦华会师于武昌城下 。

  15号我们在武汉市区采访,登黄鹤楼头远眺:江水翻滚横流 ,江面宽阔无涯 ,水位即将贴近长江大桥了。昔日江上百舸争流,今日没有一艘行船 。

  武昌沿江大道上,处处是堆 的山高 的沙袋 ,用以阻挡肆虐的江水入城。我们登上沿江大堤,穿行街头巷尾 ,一边察看水情,一边制定下一步的采访路线。

  敦华社长 的家乡在荆州公安县,他对长江再熟悉不过了。他说 :“荆江大堤是长江 的生命线,荆州沙市水文站 是荆江大堤的晴雨表 ,荆州公安县 是长江 的分洪区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我们应该立刻赶到荆州去。“

  事不宜迟 ,16日清晨, 杨福顺 、林宪不顾疲劳,驾车飞速向五百里开外的荆州驶去。我们这两辆采访车此次发挥了巨大 的作用,它兼有多种功能 。

  一是交通功能:哪里出险情,哪里有新闻,我们 的采访车就可以每小时百公里以上 的速度尽快抵达 。

  二 是办公功能 :我们 的照相器材 、电脑、传真、录音机 、传真机 、水情资料、地图等办公用品均在车内,大家在行进之中就可以打字发稿 、研究题目 、拟写采访提纲 。

  三是餐厅功能 :我们的车上装有矿泉水 、饼干、方便面、水果 、香烟等 ,渴了、饿了就在车上解决。停车后,两位司机会及时采购补给 。

  四是卧室功能:采访车也 是卧室 。累了 、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儿 。养精蓄锐,上车就睡,体力迅速恢复 。下车就干 ,不知疲倦 ,一直保持良好的采访状态 。两位司机可以停车大堤下,抓空睡会儿 。

  中午抵达荆州,我们站在荆州抗洪指挥部五楼顶上望去 ,数十米开外即是荆江大堤,长江第六次洪峰正滚滚而来,堤内是一望无际 的浩瀚江水,水位已经超出警戒线两米多 ,快与楼顶齐平了 。

  如果荆江大堤一破 ,江水不但吞没荆州古城 ,而且一路向东 ,直逼武汉。可以说保住荆江大堤 ,就是保住了武汉三镇。

  留下还是撤离 ?

  此时,暴雨依然不停,水位一高再高,当地的水利专家告知 ,要想保住大堤 ,确保武汉安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 ,只有在荆州对岸的公安县北闸大堤炸坝分洪,公安县有一个已经规划好 的分洪区。

  不容耽误,我们要立刻赶到公安县去 ,荆州与公安县隔江相望,只有几十里的距离 ,但江面上早已封锁 ,轮船停驶 ,摆渡停开,荆州也无大桥横江。

  此时要想到对岸 的公安县,只有驱车向西100多公里 ,那里有枝城长江大桥,过桥后再向东折回100多公里 ,才能到达公安县。两位司机二话不说。继续驾车长途奔驰,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了公安县城。

  由于分洪已经提前预警通知 ,几十万村民准备“舍小家保大家”,要提前开始撤离 。逆行者是解放军战士 ,他们列队扛锹 ,喊着口号跑向江边 。

  湖北媒体同行告知:公安县北闸 的大堤上已经挖好了一百多个爆破坑,里面填装了近二十吨炸药 。

  万事俱备 ,只等当晚上九点后 ,中央一声令下,即可炸坝分洪。要炸开分洪的口子长2500米 ,届时,长江水将一路咆哮倾泻……

  如果这样,几十万亩良田将被淹 ,几十万人口将流离失所,公安县分洪区将是一片汪洋 。

  怎么办?我们报道组 是留下来坚守,还是撤离到安全地带?留下 ,可以采访到分洪现场鲜活的新闻 ,记者聚集的公安县抗洪指挥部 的三层楼顶还可以抵挡一阵 。

  离开,关键时刻记者哪能撤离现场 !但两辆采访车泡在水里,将彻底报废。

  几十万人 的家园保住了

  怎么办?敦华社长坚定地说:“公安县就是我的家乡,我要留下来”。顾立军说:“九一年安徽淮河水灾我就在现场 ,我有抗洪 的经验 ,我留下。”

  摄影记者邹宪表示 ,我也要留下来,我用相机记录下炸坝分洪的瞬间 。其他几位记者也表示愿意留下采访 ,让车辆撤离。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决定顾、章、邹三个人留在公安县城 ,其余的撤到50公里开外的一处叫藕池的高地。

  就这样 ,他们三人冒着生命危险留在了公安县城 。其余 的人驾驶两辆车急速向高岗之地驶去。

▲记者陈建在采访现场

  此时已经快晚九点了,公安县城已 是漆黑一片,老百姓基本都撤离了,只有军车和军人们在行动 。大喇叭还在反复播放着赶快撤离 的通知 。

  我们驾车出了县城 ,沿着公路狂奔,一路暴雨倾盆,雷电交加 ,雨刷器用最快 的速度来回的刷着,但仍看不清前面的路 ,车窗外白茫茫一片,大家谁也不说话,司机紧握方向盘 ,手在发抖 ,仍然拼力的前行 。

  我们睁大眼看着窗外 ,寻找着高点儿的建筑物 。大家都表示 ,一旦分洪 的江水追过来 ,我们就弃车跑到制高点上去 ,或者爬到大树上。

  好在一路有惊无险 ,一个多小时后 ,我们终于看到了灯火,看到了高岗之地上避险的受灾民众 ,这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

  8月16日,这 是一个不眠之夜 ,我们不时打探着公安县的消息。

  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深夜两点多,终于 ,肆虐 的江水有所收敛 ,荆州沙市 的水位停在了45.22米,远远高出可以分洪的水位,据说这 是150年来长江历史上 的最高水位。

  这是一招险棋 ,中央高层临危不乱,科学决策,指挥若定,坚持住了,没有下达炸坝分洪的命令 。大坝保住了,公安县保住了,几十万亩良田保住了 ,几十万人的家园保住了 。

  伴着洪峰走,枕着长江睡

  17日上午,我们的报道组又会师了。从17日起 ,我们又沿长江两岸 的石首、监利 、洪湖、赤壁、咸宁、岳阳一路采访 ,伴着洪峰走 ,枕着长江睡 。

  敦华社长得知了洪湖市长 的行踪 ,知道其日夜坚守在长江边 的一艘船上。堤在、船在、人在 ,这艘船就 是洪湖市抗洪救灾 的指挥部,市长吃住在船上已经几十天了。

  敦华社长连夜前去采访 ,没有灯 ,打着手电做记录 。采访回来后,熬夜写就了专访洪湖市长 的稿件。

▲章敦华夜访时任洪湖市长

  记者陈建、赵胜玉、陶社兰更是勇者无畏 ,来到原42军叶军长 的石首市抗洪指挥部,并自报家门进行采访,豪爽好客 的叶军长被记者勇敢的精神感动了 。

  这位将军似乎与记者们很投缘 ,不但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还相约第二天,一起乘冲锋舟深入孤岛村庄,去查看被困 的灾区。看看救灾 的战士们,以鼓舞士气。

▲陈建采访原42军叶军长

  要知道,能深入到被淹的村庄去现场采访 ,没有船 是寸步难行的。机会难得 ,第二天上午 ,我们身着橙色救生衣,随着叶军长一行 ,乘上冲锋舟 ,向着险情最严重 的村庄驶去。

  我们看到 ,灾区险段 ,战士们有 的泡在泥泞中挖土 ,有的扛起沙袋一溜小跑,将沙袋垒在堤坝上 。顾立军真是有经验,他钻进受灾民众的帐篷里 ,摸摸被子 ,看看锅里 ,又递给老乡们香烟 ,与他们深入交谈采访 ,民众将许多的心里话都讲给了他听 。

▲顾立军在采访受灾民众

  邹宪 的相机不停地拍着 ,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画面。记者 的稿件不停地写着 ,一篇篇传回了总社。值得我们自豪的是,报道组采写的《灾区欢迎三种人》稿件,角度新颖 ,文笔流畅,后来荣获了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24年过去了 ,在1998年长江抗洪报道中,我们目睹了世纪大洪水 的惊涛骇浪,我们经历了十几天采访的惊心动魄 ,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 的回忆,这段经历成为了我们新闻生涯中一段难忘的旧事 。

  作者:顾立军 田惠明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百姓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