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彩票计划|百姓彩票必赚方案
百姓彩票开奖结果2023-01-31 16:05

百姓彩票计划

东西问|金泰万:“陶瓷之路”如何为韩中交往提供动力 ?******

  中新社首尔12月29日电 题 :“陶瓷之路”如何为韩中交往提供动力?

  ——专访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馆长金泰万

  中新社记者 刘旭

  为庆祝中韩建交30周年 ,由韩国海洋水产部、国立海洋博物馆和中国航海博物馆共同策划 的“中韩海洋文明交流展”,于今年9月至11月举行 。在为期两个月 的时间里 ,为观众呈现了船模、瓷器 、绘画和工艺品等300余件展品 ,以“学、交 、漂 、艺”四个部分讲述中韩海洋文明交流故事。近日,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馆长金泰万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介绍韩中海洋文明交流的痕迹,并从海洋史的观点来探索两国间 的友好未来可能性。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视频:【东西问】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馆长金泰万:“陶瓷之路”如何为韩中交往提供动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记者 :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前段时间举行了“中韩海洋文明交流展”,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次展览的概况 ,以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展品?

  金泰万 :为纪念韩中建交30周年、回顾两国悠久的海洋文化交流历史 ,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筹备了此次展览。因为与上海 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共同举办,观众可以欣赏到韩中两国 的各种资料与展品 。

  虽然合作展览单位 是上海的中国航海博物馆 ,但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与中国各沿海地区博物馆联系筹备展览,最北边 的是位于天津 的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还有青岛 、泉州 、厦门、广州等地 的博物馆。

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举行 的中韩海洋文明交流展 。刘旭 摄

  这个展览是为了纪念韩中建交30周年,因此收集展示的展品都为此主题服务 ,包括历史上主要 的人物、艺术品 ,与海洋有关的记录、书籍或地图 ,以及中国、韩国 的海洋主题 的传统画作。

  此次展览分为四个主题 ,分别是学 、交、漂、艺 。具体来说,“学”指的 是学术、宗教 、思想 的交流 ;“交”指的 是海洋文物和商品 的交易记录;“漂”指的 是在以前危险 的海上航行中 ,航行者经常会遇到意料不到的天气或风浪等,所以他们可能会随风浪漂到南洋 、日本冲绳或菲律宾一带,获救回到韩国后 ,通过文字或口述记录下这些经历和见闻,这就是这部分展览呈现 的内容;“艺”指的是“艺术”,展示从中国大陆传来 的艺术品,或 是从半岛传到中国大陆的艺术品 。

观众参观展览 。刘旭 摄

  中新社记者 :展览中,有哪些体现了中韩海洋文明交流 的特色展品 ?

  金泰万 :这次展览中,观众欣赏到了船舶模型 、陶瓷、绘画 、工艺品等艺术价值较高 的300多件展品 ,70多件从中国航海博物馆租赁 。其中不乏一些特别值得关注的展品 ,如新罗时期留唐学者崔致远的代表文集《桂苑笔耕》 ,以及将中国画技法与朝鲜特色融合后描画半岛东海岸景色的画家郑敾 的作品《海山亭》。

展览展出新罗人崔致远所撰的诗文集《桂苑笔耕集》 。刘旭 摄

  我特别推荐 的 是船 的模型 。因为古代航海时期的沉船都掩埋在泥沙下 ,但偶尔会被渔民或科学家发现挖掘,并被展示出来。这样的船中国和韩国都有 ,如在韩国发现的中国元朝 的“新安船”,还有2005年中国发现的货船“蓬莱3号古船” 。这些船 的模型 ,都 是展览中的重要展品 。

  有趣的点就在于 ,韩国沿海发现了中国船 ,中国大陆海边发现 的又 是韩国船。韩国 的船只沉没在中国 的海洋 ,在几百年后又被挖掘出来,在现代人眼前展示 。因此 ,我认为船 是韩中海洋交流的最具象征性 的表现。

展出的新安船模型 。刘旭 摄

  中新社记者:此次展览回顾了中韩两国悠久的海洋文化交流历史,您认为海洋交流对中韩两国交往起到什么作用 ?

  金泰万:韩中两国 的海洋文化交流历史 ,从6000到7000年前已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 。从货运或物流 的观念来看 ,海洋其实是高速通道 。尤其是在以前 ,陆路通道无论 是步行还 是乘马车都很慢 ,能运送的东西很少 。但海上船运速度快,能装载的东西也非常多 , 是被广泛选择 的物流形式。但唯一 的问题在于海洋 的波浪难以预测 ,具有危险性 。如果不考虑气候因素 ,海运 是首选的物流方式 。

展出 的铜钱。刘旭 摄

  另外,大海 的开放性要比陆地强 。古代没有签证 ,海洋上也不存在明显 的国界线,尽管不同国家的人语言不同,但他们在海上的通行是比较随意 的,交往也非常容易 。人们交换物品,也交流文化。可以说,如果没有当时活跃的海上交往 ,我们的文化繁荣程度不可能发展到当今的程度。

  韩中两国之间的海路被称为“陶瓷之路”, 是因为朝鲜半岛和中国之间的黄海是交易陶瓷 的核心渠道 ,相比陆路运送 ,通过船舶运输陶瓷不仅可以大量运载货物,也不易损坏 ,因此陶瓷成了韩中海上贸易的最佳商品。

展出的陶瓷。刘旭 摄

  从“陶瓷之路”流入朝鲜半岛 的中国陶瓷 ,经过朝鲜半岛特有 的艺术和技术重新发展后,制造出高丽青瓷、粉青白瓷等商品 ,之后又返销国外。

  通过展览中 的很多展品 ,可以看出韩中之间 的相近性。以建筑上的瓦当为例 ,好几种直接从中国大陆进口而来。这些细小 的例证,见证了过去韩中之间交流的频繁程度 。

展出的瓦当。刘旭 摄

  如今 ,韩中之间的大型船舶,从青岛、上海等地经过釜山港到全世界,又从釜山港回到天津 、青岛 、上海,这些船舶运送的货物可能和几百年前完全不同,但这种海上交往对中韩之间的文明交流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

来自韩国釜山 的中海安第斯号货轮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码头卸货 。张进刚 摄

  中新社记者 :在未来中韩两国交往和文化交流中 ,这条“陶瓷之路”能提供哪些推动力?

  金泰万:通过历史展望未来 ,希望能通过韩中两国互补共赢发展文化 的历史来寻找未来发展 的动力。

  比如这个展览就 是一个开始,明年或不远 的将来 ,我们会继续与中国合作 ,开设合办展览,并涉及更广泛的主题和范围 。期待疫情过去之后 ,韩中之间 的交流和沟通会比现在更加频繁 ,我们可以和厦门 、泉州、广州、天津等中国各地 的机构和博物馆合办交流展。

  总之 ,韩中两国都在推行各自 的对外开放政策 ,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海上交流 ,通过海路谋求新的发展动力。因此 ,当我们今天回顾过去数千年来韩中之间的海洋文明交流,能够了解这些超越海运、物流 、船舶等海洋产业乃至海洋科学技术 的海洋合作,并通过海洋交往密切两国间的彼此依赖,加强信任和合作 ,寻求共同发展 。(完)

  受访者简介:

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馆长金泰万接受中新社采访。刘旭 摄

  金泰万 ,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馆长。1980年获韩国釜山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韩国启明大学汉语言文学硕士学位 ,1996年获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博士学位。历任韩国海洋大学国际学院院长、韩国海洋大学博物馆馆长 、韩国海洋大学教授等职 ,自2020年12月起担任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馆长 。

  • 丰收是最好的论文 大学青年教师下田助粮食增产******

      这个冬天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教研室主任魏文武正在挑战一个新纪录 。

      夏收之后,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 的良田里,农户种上了萝卜 、芥菜、泽泻等蔬菜和中药材 ,来年春天再种下水稻。一年两季 的种植模式,是人们按照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摸索出来的最优方案 。

      现在,魏文武要尝试的 是“一年三季” 。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在12月泽泻收获前一个月左右播种小麦,来年5月收割小麦后种水稻。如果试验成功,将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 ,也意味着农民会有更多 的收获。

      推动粮食提质、增产 、增效 , 是这名大学教师从教以来不懈追求的目标 。特别是2018年以来 ,魏文武团队的一批中青年教师依托眉山市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借力“一优两高”生产竞赛 ,推动粮食生产不断创造新纪录。

      “一优两高” 是指优质、高产、高效。眉山的这场生产竞赛由当地政府发起 ,行业、企业、高校 、农户多方参与。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承担了生产竞赛的组织任务 ,魏文武担任竞赛专家组副组长 。

      这 是一项贯穿全年的系统任务。魏文武介绍 ,除了组织竞赛外 ,团队教师还要负责新品种 、新技术 的试验 、示范和推广 ,对种植大户开展技术培训 ,帮助他们解决生产过程中 的技术问题 。

      每年,魏文武团队向各地种业企业征集几十 、上百个新品种,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 的中试基地开展试验 ,根据中试结果 ,挑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再进行更大范围的种植示范 ,并组织种粮大户观摩 。

      “种粮大户会根据我们 的试验结果选择中意 的品种。”魏文武说 ,在这个环节,学校团队 的任务就 是帮农户选种质资源 。

      农户选中新品种开始种植后 ,魏文武团队迎来了第二个环节 的工作:技术服务 。他说,新品种大面积种植过程中,团队要协助农户把技术方案贯彻下去。“这就 是我们专家组存在 的价值”。

      “一优两高”竞赛吸引了很多种粮大户 的参与 。太和镇金光村90后种粮大户徐杰说,这个过程充满挑战性,除了产量 、品质等数据指标外,大赛还会现场蒸煮米饭 ,由专家、农户品尝 ,对口感进行打分 ,俨然一个“比武”现场。

      技术研究工作并不轻松 。每年3月至8月水稻生产季,魏文武平均每周有两三天在基地的田里,观察水稻生长情况、收集数据等 。特别是收获季节 ,面临繁重 的测产等任务,魏文武团队有几十名师生天天在田间忙碌。

      因为经常下田,他车子 的后备厢里常年放着一双筒靴 ,以备不时之需。暑假在田里做试验时 ,团队老师和同学们都在一起,亲力亲为 。

      “热!累 !”这 是该学院2020级学生张昶维对今年暑假的总结 。当时,四川盆地遭遇了历史上罕见 的高温干旱天气,张昶维等20多名学生加入测产团队,验收今年 的粮食生产成果。

      学生们试图用抹防晒霜来抵御阳光 ,但发现用处不大 ,最后只戴了袖套 ,防止割伤。暑假的这段经历 ,让在城市里长大 的王杰平感受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也“对农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下田,是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学生 的必修课。虽然专业名称里带着“现代”两个字 ,但魏文武认为,无论技术怎么发展,下田永远都应该是农学专业学生 的“必修课”,这 是他们认识农业的关键一环 。

      团队里 的青年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 。通过组织“一优两高”生产竞赛以及接地气 的研究工作,魏文武团队每年都有论文成果发表,也锻炼了包括90后青年教师在内 的团队成员 的科研能力 。

      近年来,魏文武团队 的多项生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587.20万亩,最高单产达到969公斤/亩 ,创造了四川平原浅丘水稻高产纪录 。机插秧“基缓追速”施肥技术减少了施肥次数、施肥量 ,并显著提高产量 ,仅施肥管理一项的节本增效就超过80元/亩。

      截至目前 ,通过“一优两高”水稻新品种试验 ,魏文武团队累计完成340余个水稻品种 的多年对比试验 ,筛选出40个适种该区域 的优质高产品种,推动区域优质水稻占比由2012年 的不足12.45%增长至2021年的86.55% ,解决了本区域水稻产量不高、品质不优 的问题。

      今年8月 ,魏文武被评为四川省农业丰收奖“先进个人” 。作为来自高校 的获奖者 ,魏文武认为 ,如果科研工作不融入粮食生产过程中,就谈不上学有所用。因此他更看重技术推广之后给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带来的实际改变。

      他说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比发表论文更令人喜悦。”

      (中国青年报 记者 王鑫昕)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百姓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