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彩票充值 - 百姓彩票计划
百姓彩票赔率2023-01-31 16:05

东西问丨于志勇 :新疆最早出现 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 的文化认同 ?******

  编者按:

  国宝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 ,恢弘万千 。每件珍稀文物背后 ,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 ,镌刻着中华民族 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 的交流互鉴 。从2023年1月11日起,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一),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后故事 。

东西问丨于志勇:新疆最早出现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的文化认同?

  中新社乌鲁木齐1月11日电 题:新疆最早出现 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的文化认同?

  ——专访新疆文博院党组成员 、副院长,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

  作者 苟继鹏

东西问丨于志勇:新疆最早出现 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 的文化认同?

  1995年 ,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了一件汉代织锦护臂 ,上面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篆体汉字,这是目前新疆出土最早 的“中国”字样。“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又称“五星锦”)是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系该馆“镇馆之宝”之一 。

  这块织锦织造于何时又有何用途?“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何意?蕴含怎样的文化认同 ?近日,“五星锦”考古发掘亲历者之一 ,新疆文博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

  中新社记者:新疆出现最早 的“中国”二字源于何处?是如何被发现 的 ?

  于志勇 :1995年10月,位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的尼雅遗址考古有了重大发现 。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对该遗址一处重要墓地进行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发现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 。这也是迄今为止,新疆地区发现的最早 的“中国”二字 ,其诞生于汉代,距今两千多年 。

  尼雅遗址地处丝绸之路南道 的交通要冲,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之地。“五星锦”发现于一处两人合葬墓 ,和作为随葬品的弓箭、箭箙 、短剑鞘等物品放一起 。当时,现场工作人员见到墓内男性葬者右侧 的织物中露出一点色彩斑斓 的织锦 ,在沙土掩盖中格外醒目 。一点点翻开,织锦不仅逐渐显露出鲜艳 的蓝 、白、红 、黄 、绿花纹,还陆续看到织出的汉文“国”“东方”“五星”等字 。最后看到完整的文字 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在场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东西问丨于志勇:新疆最早出现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 的文化认同?

  “五星锦”出土现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中新社记者 :“五星锦”是一件怎样的文物?为何被称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 的发现之一?

  于志勇:“五星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以织锦为面料,边上用白绢镶边 ,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三条残断),织有八个篆体汉字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经过纺织考古专家分析和鉴定 ,“五星锦”是由五组经线和一组纬线织成 的五重平纹经锦,经密220根/厘米 ,纬密48根/厘米,平纹五重经 的组织在汉锦中较复杂 ,也极为罕见;其纹样题材异常别致 ,有凤凰、鸾鸟 、麒麟 、白虎等瑞兽和祥云瑞草 ,并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文字巧妙列置其中,寓意祈佑祥瑞。

  “五星锦”制作考究,工艺精湛 ,色彩绚烂 ,精致无双, 是汉代织锦技艺 的最高代表 。这类风格和题材的织锦,在出土文物中极为罕见, 是难得 的艺术珍品 。并且意蕴深厚,内涵丰富 ,是国家一级文物 ,中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 的64件文物之一,也 是新疆博物馆 的“镇馆之宝” ,被称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 的发现之一。

东西问丨于志勇:新疆最早出现 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 的文化认同?

  展出的“五星锦”。刘新摄

  中新社记者 :织锦上 的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是何意 ?蕴含怎样 的中华文化?为什么说这件汉代织锦折射出西域地区对中华文化 的认同 ?

  于志勇 :据考证,“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是中国古代星占用辞。五星指水 、火 、木、金、土五大行星 ;“东方”是中国古代星占术中特定 的天穹位置。“中国”,先秦时期 是对周天子所居洛邑地域 的指称,秦汉时期 是中央政府郡县统辖管理 的地域 。古代天文术语中 是地理、政治 的概念,随着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形成和发展 ,逐步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政治 的概念。

  “五星出东方”指五颗行星在一时期内同时出现于东方天空 ,即“五星连珠”或“五星聚会”现象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即出现五星共见东方之天象,则于中国有利 。

  “五星锦”把天文、史实和古人的阴阳五行观念等巧妙融为一体,并且出现在远离中原的尼雅遗址 ,证实了国家治理和统辖西域 、开发建设西域 的历史,深刻揭示了汉朝开拓西域后丝绸之路经济文化 的繁荣历史脉络,说明了当时西域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和向往,实证了中原文化 的影响力,也侧面反映出各民族在两千年前就进行了深度交流交融,亦生动展示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和特殊魅力。

东西问丨于志勇:新疆最早出现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 的文化认同 ?

  “五星锦”在新疆博物馆举办 的《尼雅·考古·故事——中日尼雅考古30周年成果展》上展出 。刘新 摄

  中新社记者:历史上 ,汉代中央政权如何实现对西域 的有效管辖和治理 ?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为何会出现在今天 的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 ?其背后有着怎样 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

  于志勇 :汉代中央政权为管理统一后的西域,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 ,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 、推行政令 ,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

  出土“五星锦” 的尼雅遗址为西汉时期精绝国所在,精绝国系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受西域都护府统辖。有学者根据史料推断 ,“五星锦”应于西域都护府设立之时(神爵二年)被赏赐给精绝国 ,见证了西域都护府设立 的历史。

  张骞“凿空”西域之后 ,汉代中央政权就与西域诸国间“驰命走驿 ,不绝于时月 ;商胡贩客 ,日款于塞下”,开启了“丝绸之路” 的辉煌历程。一方面,促使中华文明 的西传 ,汉代中央政权与西域各国 的经济文化往来更加直接 。另一方面 ,西域文化也逐渐传入中原。汉朝统一西域后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共同开拓辽阔的疆土 ,创造悠久 的中国历史 ,书写灿烂的中华文化,培育伟大 的民族精神 。

东西问丨于志勇 :新疆最早出现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的文化认同 ?

  出土“五星锦”的尼雅遗址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中新社记者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句话承载着千年前人们怎样的愿景?今天应如何看待?

  于志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一句祈祝吉祥祺瑞的用语,表达良好的企盼和愿望 。与“五星锦”同时出土了一件“讨南羌”织锦残片。经比对 ,是从与“五星锦”相同的锦料上裁剪下来的一部分。

  根据对具体史实的研究和图案的缀合分析 ,织文可以连续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这句织锦文字无疑 是汉朝为了祈祝讨羌大事在政治和军事上的顺利。

东西问丨于志勇 :新疆最早出现 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 的文化认同 ?

  以“五星锦”为题材 的舞剧《五星出东方》在新疆博物馆演出 。苟继鹏 摄

  随着历史研究不断深入 ,人们对“五星锦”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也将更深刻、更全面。比如以“五星锦”为题材的舞剧《五星出东方》 ,艺术地演绎了西域绿洲丝绸古道 的历史佳话,讲述了中华文化 的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诠释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题。该剧演出一年多来,在全国多地开启巡演30余场,反响热烈,2022年9月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完)

  受访者简介 :

东西问丨于志勇:新疆最早出现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的文化认同 ?

  于志勇,新疆文博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新疆博物馆馆长 。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 ,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毕业于西北大学。长期从事新疆考古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博物馆社会教育。参与并主持的1995年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2007年库车市友谊路晋十六国墓葬考古发掘,分别评获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合作编著有《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报告》(全三卷)《中国文物地图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册》《中国出土壁画全集·新疆分册》《新疆通史·图录(先秦秦汉)》等书籍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代表作有《新疆尼雅出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彩锦织纹初析》《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出土骨签之名物考》等。

百姓彩票充值

中新社70年丨范长江之子范东升 的“梦之旅”******

  不经意间到了怀旧 的年龄,回顾平生 ,有两件事特别感到庆幸 :

  一是1977年恢复高考,我考上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 ,从此改变了一生命运 ;

  二 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成为中新社麾下一名新闻记者 ,因而有幸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给祖国大地带来 的沧桑巨变 。

  重回塞外故地恍如隔世

  在中新社做记者期间 ,有一次采访活动特别令人难忘 :1997年正值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7月中旬我们一行四人驱车前往呼和浩特、包头两市以及土默特左旗 、武川县等地采访 。

  我本人有很深 的“内蒙古情结” 。

  1936年我的父亲范长江先生作为《大公报》记者到绥远(今内蒙古地区)进行战地采访 ,随后写下《塞上行》一书。

  30多年过后 ,1968年我与成千上万名北京男女知识青年一起到内蒙古插队 ,在那里度过8个春秋。我以中新社记者的身份再访内蒙古 ,差不多又一个30年过去了 ,重回塞外故地,真有恍如隔世之感 。

▲范东升重走《中国 的西北角》之路留影▲范东升重走《中国 的西北角》之路留影

  那一年我17岁 ,被分配到土默特左旗塔布赛公社帐房大队落户。塔布赛村正是自治区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乌兰夫 的家乡。

  在1971年底我离开农村,又到呼和浩特市一家小厂当了5年学徒工 。当时正处在“文革”时期 ,我也和其他北京知青一样,第一次备尝贫困疾苦 的味道 。

  这里农村的贫穷落后远远超出城里人 的想象。

  农民 的住宅都是用土坯搭盖的 ,整个村落一眼望去一片土黄。这里在严寒 的冬天气温可降至摄氏零下二三十度,但很多人家连玻璃都买不起,只是在窗框上糊一层窗纸或旧报纸 。

  室外冰天雪地,室内也同样寒气透骨,却没有任何现代意义上的“取暖设备” ,一般就 是一家老小围坐在由做饭余温烘热的炕头上捱过寒冬。

  村里刚刚通上电 ,但 是许多老乡为了省电钱,吃了晚饭就上炕睡觉。挑灯夜读要算 是知青们特别“奢侈”的一种“夜生活”了。

  由于时常断电,于是买几两煤油倒在墨水瓶里,在瓶盖上打一个洞,穿上一根棉线做灯芯就是“煤油灯”。

  “马莲滩上盖起游乐场”

  此次专程回到土左旗采访 ,发现20多年来这里发生了奇迹般 的变化 ,几乎令人难以置信 。

  我带领记者团一行驱车沿刚刚建成通车的察素齐—塔布赛县道“回娘家” ,只花了半个多小时 。回想当年村里 的知青去一趟旗里,沿60里 的土路常常步行要走一整天。

▲范东升带领记者团队采访▲范东升带领记者团队采访

  帐房村里一幢幢“四角落地”(即墙 的四角砌有砖柱)式或全砖木结构的住房取代了昔日的土坯房 。

  老乡们谈起现在的生活变化 ,不住地说:“好了 ,都好了!比你们在时强多了 !”帐房的乡亲从过去以粗粮为主改为吃白面 、大米为主 ,莜面反成了稀罕物 ,爱吃莜面的 ,还要到出产莜面 的武川县买回来。

  老乡家里 ,收录机 、电视机已不新鲜 ,富裕人家购置了手扶拖拉机或小四轮拖拉机,有的甚至拥有汽车。

  旗政府所在地察素齐镇已经由一个“大村庄”,发展成了一个百业兴盛、市容井然的塞外新城 。

  我们采访土左旗云中义旗长时 ,他如数家珍地用一连串惊人 的统计数字来介绍改革开放以后土左旗的飞跃发展。

  土左旗已陆续兴建金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哈素海旅游开发区和白庙开发区。其中哈素海约有30平方公里,风光秀丽 ,已开发成为一处新 的旅游避暑胜地 。

  我不由得清晰记起自己在梦境中吟出 的两句诗 :“几回回梦里回帐房,马莲滩上盖起游乐场……”。

  历史与现实 的对照

  刚刚离开麦菽飘香的土默川平原 ,我于8月上旬又应台湾海基会 的邀请 ,参加中国记协的大陆期刊代表团访问祖国宝岛台湾。

  在10天环台岛访问期间,随团沿高速公路从台北市出发一路南行 ,过台中市,观日月潭,登阿里山,访高雄港 ,再自西向东飞越中部山脉,到台湾东部的花莲市采访之后,意犹未尽地返回台北。

  此次仲夏的两地采访活动,对我来说可称为梦幻般的旅程 ,历史与现实 的对照,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状况的比较,令人感慨万端 。

  在采访活动结束之后,我写下长篇纪行《梦之旅》连载于《华声》杂志。

  台湾地区有“亚洲四小龙”之一 的称誉,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 的经济腾飞尚处在初期阶段,与台湾当时 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我在文中这样写道:“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祖国大陆正以同样迅疾的步伐 ,以更加宏大的规模开始经济起飞 ,很有可能创下世纪之交 的新 的中国奇迹 。”

  20多年前我在文中做出的预言,今天已经成为活生生 的现实。当年我父亲笔下的那个内忧外患、饿殍遍野 的旧中国早已一去不复返 。

▲范东升参加新闻文风改革暨“中新风格”学术研讨会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范东升参加新闻文风改革暨“中新风格”学术研讨会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作为新中国 的新闻工作者,能够亲眼观察在改革开放中祖国人民拼搏奋进的历史进程 ,亲手记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辉煌业绩 ,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自豪 。

  作者 :范东升(中国新闻社原编委会成员)

  原文刊登于中新社《离退月报》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百姓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