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彩票APP|百科词条
百姓彩票注册2023-01-31 16:05

中国教育以质图强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财政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基础教育 :构建素质教育新格局

  2022年 ,基础教育迎难而上 、奋力改革 ,着力构建发展素质教育新格局 ,着力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

  发展素质教育找准突破口 。

  素质教育理念和政策落地见效的关键在于德育、素质教育的应有地位和科学评价体系真正确立起来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寻求突破 ,立德为先有抓手 ,核心素养有载体,评价改革有导向 ,“双减”工作有成效,带来中国基础教育 的深刻改变 。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德育 是素质教育 的灵魂 ,思政课 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2022年7月 ,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 ,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 、建好“大师资”,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2022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 的意见》,针对中小学思政课存在教师兼职比例过高 、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明确具体的专职教师配备比例 ,提出到2025年“小学专职教师配备比例达到70%以上,初高中配齐专职教师” 的目标。一系列举措强调了善用“大思政课” ,引人以大道 、启人以大智 、育人以大德,助力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 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课程 是育人载体,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核心作用。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于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 的目标要求 ,通过培育核心素养来实施素质教育 ,引领课程改革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 ,推动育人方式深度变革 。

  考试评价 是“指挥棒”,普通高中是应试教育“重灾区”。为克服普通高中办学中“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从“育分”转向“育人”,教育部2021年12月31日印发、2022年开始实施 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 ,从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 、学生发展等5个方面明确了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并把不给年级、班级 、教师下达升学指标 ,不炒作高考“状元”等作为考察要点,确立起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2022年3月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 的通知》 ,与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一起,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的考试内容体系和考试方式,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 的参考或依据,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深入推进“双减”,优化教育生态 ,继续完善“1+N” 的“双减”政策制度体系,强化监管执法 ,实现全覆盖、全链条治理。2022年1月,教育部、中央编办和司法部印发《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的意见》指出 ,到2024年,基本建成权责明晰 、管理规范 、运转顺畅、保障有力、监管到位的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体系。2022年11月 ,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二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 的意见》 ,明确到2024年6月 ,隐形变异培训得以全面清除,有力确保“双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主要目标。2022年11月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的意见》 ,推动非学科类培训为学生发展兴趣特长 、拓展综合素质发挥积极作用 ,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明确到2024年 ,非学科类培训治理成效显著 。

  一年多来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双减”工作扎实推进,校外培训市场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校内减负提质受到普遍认可 ,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发展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

  提高教师质量找到新模式。

  教师是教育 的第一资源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造就新时代基础教育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需要从源头上抓起 ,筑基提质、补短扶弱 、做优建强,筑牢强师之基。

  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2022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的通知》,提出在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中稳步推进免试认定改革 ,将教师队伍质量关口前移到培养院校,吸引真正乐教、适教 、善教的优秀人才成为教师队伍后备军 。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计划,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 、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 、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 、协同 、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加强欠发达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后备 。教育部等九部门在2021年发布《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即“优师计划” 。2022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通知》 ,提出“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 的核心关切 ,一是从源头上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二 是聚焦“优秀” ,全面落实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三 是强化“保障” ,确保师范生在校“下得去 、留得住、教得好 、得发展”,鼓励支持毕业生长期从教 、终身从教 。

  名校长领航让学校走上名校路,名师汇聚才能成就好学校 。202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 的通知》。2022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培养基地及培养对象名单,确定150位教师为名师培养对象 、10家单位为名师培养基地,150位校长为名校长培养对象、10家单位为名校长培养基地,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 、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名师名校长 ,培养为学 、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

  职业教育 :着力提高质量提升形象

  2022年,职业教育聚焦“提高质量 、提升形象”,改革攻坚在类型定位 、体系建设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等方面全面发力 ,破解“大而不强”问题 ,助力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技能型社会建设。

  顶层设计回归技能教育本质。

  职业教育 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技能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类型 。2022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从立法层面对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的实施 、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等作了全面的制度安排 。据新华社2022年10月报道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的意见》,提出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为基础 、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 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据新华社2022年12月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的意见》,提出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 ,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统筹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切实提高职业教育 的质量 、适应性和吸引力。

  关键要素提升院校办学能力 。

  办学条件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的基础,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2022年5月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提出逐步提升教师培养学历层次 ,带动“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建设,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教育部办公厅2022年9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的通知》 ,10月印发《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 ,明确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 ,突出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考察,注重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实绩,形成“双师”团队建设范式 。2022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持续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明确各地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 的学校比例 ,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吸引力。

  工作场景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

  实习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育人环节,既是学生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的必备途径 ,也 是提前熟悉岗位和融入社会 的重要方式 。教育部等八部门2021年12月31日印发 、2022年开始实施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着眼实习全程、聚焦关键节点和各方责任权利义务,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实习 的行为准则 ,提出1个“严禁”、27个“不得” ,为实习管理划出了底线和红线。2022年9月 ,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 ,提出面向重点领域数字化 、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以校企联合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建设一批现场工程师学院 ,培养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 的现场工程师 ,形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系统储能、赋能 的人才培养培训生态。

  高等教育 :全面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2022年,高等教育聚焦国家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需求,以学科建设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组织体系改革 ,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全面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

  “双一流”建设突出学科特色 。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的引领性和标志性工程,首轮“双一流”建设2016年启动至2020年结束,初步评估若干所高校逐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2022年1月 ,教育部、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的若干意见》 ,“双一流”建设正式进入新一轮周期 ,强调优化以学科为基础的建设模式。2022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淡化高校 的“身份”和“帽子”。高校将在国家分类评价体系的导引下,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 ,聚焦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 。

  “新农科”推进学科跨界融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在教育 。针对传统高等农林教育学科碎片化 、过度分化、“单兵作战”的问题,202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指出引导涉农高校面向新农业 、新乡村 、新农民 、新生态,面向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 、乡村发展等五大领域 ,设置生物育种科学等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 。2022年11月 ,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 的意见》 ,提出推进农林教育供给侧改革 ,加快构建多类型农林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高层次 、高水平 、国际化的创新型农林人才 。

  哲学社会科学强化体系建构。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日益完备 。2022年,两份重要文件相继出台 ,积极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稳步发展。据新华社2022年4月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建设 。据新华社2022年5月报道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强调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 的重要力量作用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提升高校咨政服务能力 。强调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一流学科专业群,构建适应国家需求支撑知识创新的学科体系。

  科研组织强调“大科学”模式 。

  现代科研正在从自由探索为主向与重大问题导向 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并重转变 ,需要高校科研组织模式从学科导向 的松散型“小科学”科研模式 ,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任务的系统生态型“大科学”科研模式转变。据2022年8月教育部消息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 ,推动高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加强有组织科研,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培养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百姓彩票APP

春运归乡路上,这些“黑科技”护您平安******

  归乡路上 ,这些“黑科技”护您平安

  ◎实习记者 都 芃

  脚步匆匆 ,兔年春节将至 ,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已经拉开。

  这个春运, 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 的第一个春运 。在此期间 ,数以亿计 的旅客将借助航空 、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踏上归乡之旅 。

  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运客流总量预计约为20.95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一倍。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出行,平安始终 是所有人 的共同愿望。在本次春运中,有多种高科技被应用于安保环节,如毫米波、人脸识别等。它们在保障旅客安全的同时 ,也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出行体验 ,守护着亿万人 的回家路。

  各类防爆装置 :

  利用特殊结构,巧妙化解危险

  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交通站点 的角落里,通常会看到一个圆滚滚 的深色球体 ,这个“胖家伙” 是站点应对突发情况的排爆“神器”——防爆球。

  防爆球通常 是旅客最容易识别出 的防爆装置,其一般采用球形、封闭式结构 。在处置爆炸物时 ,首先将爆炸物通过机械手臂和排爆杆递送到球体内,然后封闭球体。当爆炸物在球形罐体内爆炸时 ,由高强度结构钢构成 的罐体便能够将爆轰产物封闭在球内,使其不产生更大危害。

  北京理工艾尔安全科技有限公司防爆装备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卞晓兵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防爆球的防爆能力一般在2至3千克TNT(三硝基甲苯)当量 。其自身重量通常在1吨以上,因此通常需要配合拖车使用 。

  与防爆球类似 的防爆装置还有防爆罐 ,桶状外形 的它其貌不扬,要“低调”许多 。

  与防爆球不同 的是,防爆罐通常是上方敞开的非封闭式结构。当爆炸物在其中爆炸时,高强度金属结构构成的罐体底部和壁面会将冲击波向上导出 ,使爆炸能量从顶部泄出 ,保护周边人员安全。防爆罐的防爆能力一般为0.5至2千克TNT当量,其自身重量在300千克以上 ,使用时通常也需拖车配合 。

  除了大当量 、大重量的防爆装置,卞晓兵表示,如今防爆装置的一大发展方向为结构轻量化。如当下已经被广泛运用的防爆毯 ,便通常采用多层复合材料制成 ,由内外围栏和盖毯组成 ,能够有效拦截爆炸破片 ,并引导爆炸能量向顶部泄出,其防爆当量约为一颗手雷,自身重量通常在30千克以内,便于移动。

  除此之外,卞晓兵介绍,目前最新 的轻量化防爆产品还有柔性防爆罐、刚柔复合防爆罐等 ,能够结合多种不同排爆场景使用 。例如 ,柔性防爆罐内有多孔吸能泡沫和防爆阻燃液体 ,同时它采用了高性能纤维结构设计。在爆炸时 ,通过其内部 的多孔吸能泡沫和防爆阻燃液体 ,实现对冲击波能量 的高效吸收和转化,再通过高性能纤维结构实现对破片 的全部拦截 。

  毫米波人体检查设备:

  

  无接触精准检测 ,为出行提速

  不超过2分钟,这 是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试行无接触安检后旅客通行 的速度 。

  2021年9月,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成为首家试行“无接触自助安检”模式的国内机场 。采用该安检模式 ,旅客不用与安检人员接触,只需自主脱下腰带和鞋 ,进入毫米波人体检查设备,并将随身携带的物品 、行李放入CT安检设备,且笔记本电脑 、雨伞等物品无需单独取出 。检查完成后,如果机器未报警,旅客即可快速通行。正常情况下 ,整个安检用时不超过2分钟 。

  在无接触安检中 ,扮演重要角色的 是毫米波人体检查设备以及CT安检设备,它们也 是近年来安检领域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

  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梁步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虽然毫米波在安检领域 的应用并不多见 ,但其此前已经在雷达探测、无线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现在许多拥有自动驾驶功能 的智能汽车,通常就配有毫米波雷达。”梁步阁介绍 ,毫米波属于电磁波的一种,其波长为1至10毫米,因此被称为毫米波 ,且毫米波频率非常高,通常在30到300赫兹之间。

  梁步阁表示,正是由于毫米波波长短、频率高、带宽大,使得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能够被广泛应用于物体探测。而且毫米波较短的波长使得设备天线的尺寸得以缩小,由此毫米波设备 的体积就可以缩小 ,重量也随之降低。

  除此之外,梁步阁表示 ,毫米波设备 的生产制造十分便于芯片化 ,即能够将多种元器件集成在芯片上进行批量生产,进而可快速降低成本。“体积小、重量轻 、成本低 ,这些特点都使得毫米波设备能够走入我们 的日常生活。”他补充道。

  不过 ,毫米波并非没有缺点 ,探测距离短就 是它的“硬伤”。

  梁步阁表示 ,相较于传统雷达数百乃至数千公里的探测范围 ,民用 的毫米波探测设备,其工作距离一般仅为几百米 ,只能被应用于近距离的目标探测 。而人员安检正是毫米波“扬长避短” ,发挥本领的绝佳场景之一。

  同时 ,与在安检领域被广泛应用 的金属探测仪相比,毫米波人体检查设备的精准度更高 。

  “金属探测仪通常 是利用金属自身会引起电磁感应或者霍尔效应的原理来探测金属物品,属于无源探测器。而毫米波设备则是通过主动发射毫米波 ,再分析物品反射回 的电磁波来进行探测,属于有源探测器 ,后者检测更加精准 。”梁步阁介绍道。

  因此 ,被应用于安检领域的毫米波设备 ,不仅能够检验金属物品 ,就连如陶瓷刀 、塑料刀等非金属物品也可以检测。

  同时,梁步阁补充道 ,虽然精度高,但毫米波设备对人体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毫米波产生的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 ,并且功率较小 ,其影响大致相当于手机对人体 的影响,因此不需要过多担心 。”他说 。

  如果说在安检领域,毫米波人体检查设备还只 是“新人”,那么CT安检设备应该算得上是“老人”了 。

  CT安检设备与医院中使用 的CT成像仪工作原理基本一致 ,即利用X射线、γ射线等重射线 的强穿透性来实现对物体 的内部成像 。

  X射线等重射线 的频率不仅远远大于毫米波,也更在可见光之上。“频率越高 ,单个光子 的能量就越大,因此能够穿过物体 ,进行精准 的穿透成像 。”同时,梁步阁表示 ,CT安检设备在工作时通常会分层进行成像 ,最后层层叠加,形成物体 的三维图像。在此基础上 ,安检员可运用360度旋转判图 、切片等功能,更为准确地判断识别层层堆叠 、形状复杂 的行李物品,提高开包准确率 ,缩短开检时间。

  人脸识别系统 :

  

  可实现人包对应,便于行李提取

  除了“硬核”的安保设备,得益于多种先进科技手段 的应用,为春运出行保驾护航的还有软件系统 。

  此前 ,国内多家机场宣布在值机 、安检等环节中采用智能人脸采集比对技术。旅客可以自助完成人 、证合一检验 ,从而大大加快登机速度 。

  同时 ,人脸识别系统还可以与安检信息管理系统、旅客随身行李处理系统实现无缝衔接,将采集到的人脸信息、旅客安检信息 、旅客行包信息进行绑定,实现人包对应 ,既方便旅客托运、提取行李 ,同时也便于对违规物品进行登记、追溯 ,提高安检准确度,实现快速倒查 。

  此外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当工作人员佩戴应用了AR(增强现实)技术的眼镜后 ,也可以利用其人脸识别功能,识别旅客的登机信息 ,快速寻找待登机旅客并为旅客提供便捷服务。

  北京理工大学网络与安全研究所所长闫怀志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 ,人脸识别作为当下一种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其主要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来进行身份识别。具体流程包括人脸图像采集 、图像检测 、信息预处理 、人脸特征点提取和人脸匹配/识别等。而无论是固定设备还 是移动设备,其所采用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原理上都是类似 的,最主要 的区别在于不同设备所采集 的图像质量不同 。

  “比如说取景范围 、图像像素 、图像格式等,而图像质量 的不同则会对图像匹配精确度和准确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闫怀志表示。

  提及人脸识别,信息安全始终是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对此,闫怀志认为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广泛,由此必然会带来一定 的信息泄露风险。

  “这种个人信息泄露 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后台数据库以及识别后 的信息存储系统 。”闫怀志认为 ,管控人脸识别信息泄露风险 ,主要应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来加强保障 。相关企业单位必须按照《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并遵从相应的标准规范 。在技术层面上,应着重在物理环境、主机系统 、应用系统以及业务数据等层面构建纵深防御体系 。在管理方面 ,则应从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建设 、安全运维等多个角度来强化安全管理。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百姓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