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彩票计划-搜狗百科
百姓彩票app下载2023-01-31 16:05

百姓彩票计划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中国矿业大学硕士毕业生赵彬宇登上列车,前往内蒙古霍林河南露天矿就业,立志为高寒地区绿色矿山建设贡献力量;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的实训室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李新海正在研究汽车构造。还没毕业,他就已被企业提前“锁定”;

  …………

  一批批学子走进校园,接受高等教育;一批又一批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 ,投身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 :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比10年前大幅增长 ,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 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 ,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全民族素质稳步提高 。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与时代同行,取得历史性成就 ,发生格局性变化,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 、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 的高等教育体系 。

  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 ,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 ,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 的57.8% ,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 的普及化阶段 。其中,普通本科学校校均规模16366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校均规模18403人,高职(专科)学校校均规模9470人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9年达到51.6%,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 ,并且普及化水平持续提高。

  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12所 。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238所(含独立学院164所)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高职(专科)学校1486所,成人高等学校256所。另有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机构233所。

  ——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

  党 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高校获得了60%以上 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 ,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是国家创新体系 的重要力量 。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与课程结构等得到进一步 的调整与优化 ,高等学校 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整体 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通过“双一流”建设计划 ,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同时 ,高等教育培养质量也不断提升。10年来 ,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为牵引,共认定11761个国家级、1143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遴选认定首批511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全面启动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在77所高校布局建设288个学生培养基地,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中国范式” ,累计吸引1万余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 ,形成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的“梯队网络” 。

  形成了慕课与在线教育发展 的中国范式。截至2022年2月底 ,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5.25万门 ,注册用户达3.7亿,已有超过3.3亿人次在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 ,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世界第一。

  ——我国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

  据介绍,近10年来 ,全国高校共增设1.7万个本科专业点 ,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 ,提升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 的适应度匹配度。目前 ,本科专业达771种、6.2万个专业布点。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增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 、人工智能 、生物育种科学等新专业 ;服务民生建设急需 ,新增老年学 、养老服务管理等新专业 ,并扩大了预防医学 、护理学 、家政学等专业布点规模。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不断完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持续深化,人才培养组织模式持续创新,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加快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领跑世界。成功举办7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累计吸引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33万名大学生参赛,大赛累计直接创造就业岗位数75万个,间接提供就业岗位516万个。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大起来、实力强起来,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

海外华文媒体传播中华文化新路径浅探******

  顾时宏

  中国总理周恩来1955年出席印尼举办的亚非会议时 ,提出了国与国之间外交应该遵循求同存异的“五项基本”和平相处原则 。60年后 的2015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万隆亚非会议纪念大会时 ,再次重申了他在2013年访问印尼时倡议“一带一路”合作要做到“五通” ,指出“国之交在于民心相通”。

  习近平主席2021年11月19日在北京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 ,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深入阐释共建“一带一路” 的理念、原则、方式等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只有让双方民众真正理解对方国家 的文化传统,才能从求同存异 的层面消除误会 ,实现双方稳定发展。

  中华文化“走出去” 的过程,既 是中国故事对外传播 的过程,也 是中外文明交融互鉴的过程 ,既 是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 ,同时也是在主动进入多元文化和世界文明语境 的过程中,去创新性地阐释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 。

  作为肩负传播中华文化桥头堡的海外华文媒体 ,在当今“西强我弱” 的话语体系的环境下 ,如何适应新形势 、传播方式的新变化,在蜕变转型中开辟新路传播好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 是华文传媒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

  新形势下海外华文媒体 的担当

  在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和致力提升国际话语权 的过程中 ,海外华文媒体 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海外华文媒体主要分布在60多个国家,主流的华文媒体有400多家 。只有把握媒体的话语权才能推动国际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新时代 ,国际话语主导权 的争夺是一场看不见硝烟 的战争 。时至今日,国际舆论中 的“西强我弱”、“西攻我守”格局仍未改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强 ,中国需要在“走向世界”中 ,塑造全新的中国新形象 ,对外宣传介绍中华文化价值观、中国智慧 、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离不开海外华文媒体和 6000 多万华侨华人 的共同参与 。

  华文媒体一直 是华侨华人与中国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 ,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华媒和华侨华人具有融通中外的优势 ,肩负向世人宣传“一带一路”规划、理念 、政策、讲好中国故事 、引导国际舆论 、引导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沿正确战略轨道运行的重任。中国故事讲好了 ,华媒的传播效应就会逐渐深入民心 ,公信力和影响力也必然得到提升 ,国际话语权也会不断提升。

  海外华文媒体面临 的挑战与优势

  当前 ,海外华媒在讲好“一带一路”中国故事 的路上面临诸多挑战 :出于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需要 ,西方媒体仍喜欢用预设立场和“标签式语言”描述中国,或通过议程设置淡化“一带一路”影响 ,或依照固有框架对中国“一带一路”进行扭曲不实报道,使得国外很多人对“一带一路”有诸多误解和偏见。在西方舆论主导的世界里,如何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 、全面的中国 , 是所有海外华文媒体 的责任 。

  “一带一路” 是中国政府为了解决和平发展以及共同发展而提出来 的, 是中国领导人的智慧结晶。但 是一部分国外学者却质疑“一带一路”的发展动机不纯。如日本《外交学者》杂志副主编蒂耶齐发文称 ,这 是“珍珠链” 的变相发展。更有人认为 ,中国 是打着“一带一路”的旗号,让中国 的一些过剩产能走出国外。一部分西方国家标签化中国 ,淡化“一带一路”带来的良好影响 ,扭曲“一带一路”的效益,为此给许多国家 的民众带来了偏见以及误解 ,一些企业家在道听途说了不良言论之后 ,放弃了与中国的合作。

  所以,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 、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华文媒体肩负 的责任 。海外华文媒体了解国外社会经济形势,也熟悉中国国情 ,与当地的社会关系良好,更容易产生亲和力,传播的消息可信度更高。海外华文媒体应该积极主动地为“一带一路”发声,宣传“一带一路” 的美好构想、光明前景 、互利共赢、可信度高 、有效性好等内容。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 ,对西方媒体 的扭曲报道予以批驳 ,在维护中国国际舆论形象的同时也 是在为媒体自身树立良好 的形象 。为此 ,海外华文媒体 的功能绝不仅限于联络 、沟通当地华人,也不仅 是让世界更多的华人了解当地 ,华文媒体 的优势更不仅仅限于“华文”。

  因此 ,作为海外 的华文媒体,眼光不能够只局限于“华文”或者“华人”这个圈子 ,而应当“走出去”,与当地主流社会加强沟通 ,甚至 是开展当地主流语言 的新闻消息播发 、宣传。这不仅 是让当地主流社会了解中国,更重要 的一点 是,这可以为当地华人融入主流社会提供更好 的舆论环境,让华人真真正正能够安心、舒心地在当地长期生存 ,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笔者认为,借助海外优秀华文媒体的力量和影响力,同时通过当地的主流媒体 ,去讲好中国故事,不失为一条合作共赢的捷径 。

  如印尼的《国际日报》作为印尼最大 的华文报纸,不仅在印尼通过中文 ,而且通过印尼文和英文报刊 ,以及网络大力报道“一带一路”与印尼相关行业 的发展 ,两国在基础设施和能源等许多领域 的合作 ,以及在人文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充分报道中国企业和人民与各国企业和人民密切交往中许许多多美好动人 的故事 。该报在美国 的《国际日报》开辟和介绍中国各地区 的 16 个英文专版,通过《洛杉矶时报》等主流媒体 ,发行到主流社会 。通过多种渠道 ,客观 、公正、全面地报道中国 的发展变化 ,拉近当地人民与中国人民 的距离,促进中国企业与当地企业的更好合作 。故而,在时代使命和责任面前 ,华文媒体加强和各国主流媒体 的合作 ,引导当地主流媒体参与宣讲“一带一路”是必须要走 的一条路 。如西班牙华文报《欧华传媒》与西语世界最大 的通讯社埃菲社签了战略合作协议,让西方主流媒体帮助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又如在南欧的《中希时报》华文报,在 2015 年增发了希腊语版。这每周 8 个希腊语版,使《中希时报》能够有机会和有条件跻身希腊主流社会 ,用当地语言向希腊人介绍旅希侨界,传达他们 的呼声和诉求 。同时 ,也让希腊各级政府部门从中了解中希双边合作情况,用希腊语讲好中国故事。

  如今 ,很多国家 的华文媒体已经尝试双语出版 ,这将打破海外华文媒体只为海外华人服务的狭隘局面。当住在国 的民众看到一份自己可以看得懂并且与自己身边事相关的双语华文报纸或一档电视节目时,华文媒体的受众面将会迎来一个重大突破与转型。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政府与民间交流合作 的力度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提升。

  为中企造福当地发声 用历史故事促进民心融通

  笔者认为,海外华文媒体在宣介“一带一路”方面也应遵从“惠及当地民生 ,互利共赢”的宣传重点,应让更多的当地民众了解“一带一路”能够为他们带来哪些益处 ,能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向好的改变,应特别杜绝“内宣外用”的现象,应以消除当地民众疑虑、为当地民众谋福祉为首要职责。

  比如,全印尼最大的铝矿冶炼厂青山工业园在开放合作过程中,关心周边民众的福利 ,帮助他们搞副业 、脱贫的各种活动已在当地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 。青山工业园区 是习近平主席2013 年访问印尼时,在两国领导人见证下签署的中国印尼重大合作项目之一,工业区建成后就业了周边大批老百姓 ,并为周边民众免费提供电力 、医疗等便民善举 ,获得当地政府和百姓好评,可赞的还有中国青山企业的到来 ,一直注意保护当地的青山绿水 。笔者曾深入该工业区采写了《种下和谐 ,收获共赢》通讯报道,对当地媒体污蔑工业园开发带来环境污染进行了驳斥。

  历史上,郑和七下西洋 ,“依靠 的不是坚船和利炮 ,而是宝船和友谊” 。下西洋来到印尼 的郑和,给印尼人民带来的是友谊、文化、经济和繁荣,他给印尼人民留下了丰厚 的穆斯林文化遗产 ,也给中印尼友好关系打下传统友谊基础 。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 ,印尼 60 年代后发生过几次排华事件 ,但随着中印尼恢复外交关系,中印尼关系已发展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政府 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尼政府提出 的建设海洋大国有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共同愿望不谋而合 。近年来,中印尼宗教、教育 、文化交流合作频繁 ,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 ,加深了两国人民 的友谊。

  中印尼合作的顺畅得益于民心的相通共融 。印尼民众对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故事挺感兴趣。如雅加达的话剧院每月都用印尼语上演中国历史话剧 ,包括《薛仁贵》 、《三国演义》片段。笔者认为,要深耕细作民心相通 的工作,中国 的话剧院、歌舞剧院应加强和印尼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方面 的合作和交流 。历史上,中国与印尼 的人文交流频繁 ,比如郑和下西洋时,这位穆斯林航海家对印尼伊斯兰文化 的传播产生过极大影响 。郑和访问印尼时 ,在三宝垄留下 的三宝洞文物遗址,随行 的中国公主嫁给了印尼当地土豪 的故事 ;比如巴厘岛上中国姑娘江金花和当地土豪喜结连理 的故事 ;比如井里汶的中国姑娘故事;比如日若皇宫里的中国瓷器 、花瓶、中国茶 的故事 ;比如苏门答腊岛上占碑省的千年佛塔遗址里记载中国唐朝佛教义净高僧于7世纪曾到过那里传授佛教开坛讲经 的故事等等 ,这些故事被当地华人经营的巴厘岛动物园大型歌剧院改编成歌舞剧每天上演 ,感动着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华文化骨子里的与人为善,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的价值观也随之深入民心 。

  每年 的6月底 是郑和访问印尼三宝垄 的纪念日子,三宝垄 的民众都要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周年庆祝活动,包括用印尼语表演重现郑和当年到访三宝垄的情景,当地军人表演舞龙,抬郑和塑像沿街游行等群众文化活动 。

  由印尼泗水华人发起兴建 的“郑和清真寺”目前在印尼各大城市已建起 14 间,对促进和印尼穆斯林民众了解中国文化 ,促进民心相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民心的相通也助力了我国在海外兴建 的第一条完整高铁——印尼雅万(雅加达至万隆)高铁的顺利建设 。

  新时期华文媒体用转型升级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国际舆论格局目前“西强我弱” ,我国新闻媒体国际传播能力还不够强,声音总体偏小偏弱 。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

  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陶光雄认为,转型发展 是媒体永恒的命题 ,海外华文媒体也不例外。现在海外华文媒体一谈到新媒体转型,想到 的就是在微博、微信 、抖音等开账号 ,这些虽然是海外华侨华人的主要应用 ,但毕竟是国内的中文新媒体平台,受众也只是中文读者。在这些平台上扎堆用力,也算 是一种“内卷” 。因此 ,要鼓励和引导海外华文媒体向外语 、海外社交平台延伸,充分发挥他们在外的特殊作用 。

  那么 ,海外媒体如何抓紧转型升级创造性地传播好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

  曾任中国传媒大学校长 的胡正荣认为,国际传播要做到更有效 ,需要做到 :一是要具备国际观。一条新闻即使是内宣 ,也要充分考虑发布后在国际上会产生哪些影响。二 是要有良性 的国传运行体制和机制 。三 是要启用大量具有丰富海外经验 、熟悉现代国际传播 的人从事国际传播工作。比如今日俄罗斯(RT)电视台 。它在开台 的时候聘请了大量长期在美国生活 、有俄罗斯背景的人,这奠定了 RT  的成功 。海外华文媒体也要有这样 的魄力 ,对国外 的记者也可以适当用一些,因为他们更了解国际通行 的话语体系 。

  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强新闻舆论传播力 、引导力、影响力 、公信力。因此海外华文媒体 的国际传播也要全媒体出击 ,要充分利用海外 的社交媒体 ,比如在 Facebook 、Twitter 等海外社交平台上充分发声。不仅要有官方媒体 的声音,更要有民间的声音 、网友的声音 。同时讲故事要多元化,可以有高大上 的内容,也一定要有小故事 。通过普通人感知自己身边 的故事讲中国故事 ,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如李子柒就 是用亲力亲为的视频故事让西方了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孝敬传统文化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 2021年11月19日在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发言指出,讲好中国故事 ,要注重以小见大,全方位、多角度诠释中国发展成就。要在融通中外上下功夫 ,找到中外利益交汇点 、话语共同点和情感共鸣点,找准国际交流 的公约数,用西方受众听得懂 的语言、听得进 的方式 、听得信 的内容 ,让中国叙事成为世界叙事和国际共识 。要注重展示普通中国人 的生活 ,用小切口展现大格局,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 ,力争将我国发展成就 的硬事实 ,在境外新媒体平台上实现软着陆 ,展示一个真实 、立体 、全面的中国 ,用接地气 的方式去塑造可信 、可爱 、可敬 的中国形象 ,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形成客观正面的中国观。

  去年以来,中新社在国际传播中主动设置议题也值得华文媒体借鉴,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主题报道中 ,中新社策划推出《外国友人与中共》和《外眼看中共》等专栏稿件,借境外、党外 的“外嘴”讲述中国共产党 的故事 ,让报道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2021 年伊始中新社又推出学理型融合专栏《东西问》 ,聚焦文 、史 、哲 、政、经 ,以促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重点,创新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 。

  从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到《东西问》专栏的议题设置,中新社一直坚持“官话民说、硬话软说 、长话短说、空话不说 、中话西说” ,努力以事明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用最易被海外受众认知 、理解和接受 的语态 ,回答外界 的疑惑与关切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

  结语

  海外华文媒体在传播中华文化、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一是要讲清中国和平崛起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动力,切实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和疑惑 。中国和平崛起“故事” 的核心 ,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在于中国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二是要把中国 的成功故事 ,同世界各国 的利益结合起来 。中国的发展 ,不仅将惠及中国 ,也将惠及世界各国 。这个故事讲清楚了,才会使中国故事成为全世界 的“故事”,才能真正“入耳”、“入心”。在讲故事 的时候 ,要遵循国际新闻传播规律 ,尊重宗教经典 ,特别是在跨文化传播 的时候 ,尊重别人的宗教仪式 ,尊重别人 的社会风俗和伦理道德 ,只有彼此尊重,才能更好地讲故事 ,让对方听进去故事。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年轻化 的趋势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根据受众特点,结合互联网思维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唯有如此 ,才能引导各国民众在感受当代中国发展 、感知中华文化魅力中,理解中国、亲近中国、认同中国。“一带一路” 的建设和互惠共赢 的理念才能接地气 ,融通中外,中华文化的价值观 、中国和平发展观才和世界民心相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才深入人心。

  国际传播界·2022年 第1期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百姓彩票地图